2022年
十个扎实
扎实推进产业升级
●工业增加值实现337.02亿元、增长2.8%
●进出口总额实现21.5亿元、增长60%,增速全市第一
●数字经济规模达到98亿元、增长17.64%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
●高标准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
●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30家
●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
扎实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
●川渝生猪产能指数纳入中国生猪产业指数体系
●渝自雅铁路纳入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设立川渝住房公积金一体化绿色通道
扎实推进城市提升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
●11个城市公园建成开园
●整治违法建筑8.3万平方米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建成高标准农田9.14万亩
●制定发布荣昌猪系列地方标准
●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营收4761万元,直接受益农户3万余户
●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62公里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大关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68项改革举措全部完成
●新增市场主体8928户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空气优良天数297天
●改造雨污管网63.31公里
●新增营造林3000亩
扎实推进民生改善
●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495.5万元
●3所公办幼儿园竣工投用
●举办各类体育赛事178场次
扎实推进安全稳定
●用最短时间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严格落实“十五条硬措施”及66项重点任务
●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95%以上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一网通办”
●规范性文件备案合法合规率、行政复议案件限期办结率均达到100%
●坚持工程建设项目最低价中标原则,118个工程类项目节约资金13.05亿元
“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勠力同心、苦干实干!”
2023年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5%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单位GDP能耗下降达到市级要求
2023年
十个全力
一、全力扩内需稳增长,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
1.扩大有效投资
●实施“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85个
2.促进消费恢复
●优化消费供给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新建黄金坡智慧农贸市场
3.大力招商引资
●实施“招商引资突破”专项行动
●加快引育一批研发设计等专业服务机构
●全年签约市外项目正式合同额620亿元以上
4.壮大市场主体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
●实施“大手牵小手”计划
二、全力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
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工业大区、制造业强区。
1.大抓先进制造业
●壮大“1+3+1”产业集群
●建好轻纺消费品等5个市级特色产业园
●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
2.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0个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
3.加快服务业提质扩容
●打造双城经济圈重要商贸物流枢纽节点
●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5家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
4.加速百强国家高新区建设
●编制完成高新区50平方公里详细规划
●建设标准厂房35.7万平方米
三、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实施“科技创新提质”专项行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建强用好创新平台
●高标准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
●加快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等
●新增创新平台15个以上
2.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市级科技型企业140家以上
●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
3.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600名以上
●建成环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生态圈
●办好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
四、全力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既办好自己的事情,又抓好合作的事情,争当“桥头堡”排头兵。
1.提升重大平台能级
●建好内荣农高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编制年度合作重大项目储备库
2.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提速双昌产业大道等4个川渝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荣昌环线高速等项目
3.深化重点领域合作
●提升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能力
●推进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建设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五、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建强高质量发展载体
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市级生态园林城市。
1.优化空间布局
●编制主城区控规等专项规划
●深入推进交通缓堵促畅五年行动
2.完善城市功能
●开工龙湖荣昌天街,投用虹桥客运枢纽站
●深入推进安置小区品质提升五年行动
3.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巡查
●提质街头绿地11.7万平方米,实施城区路面整治4万平方米
●建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六、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1.提升现代农业质效
●加快建设黄桷滩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奇湖粮油产业园等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2.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启动实施濑溪河生态廊道工程
●启动“荣昌水网”建设
●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50公里
●建设美丽宜居村70个、特色精品村10个
3.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实施荣昌陶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发展城郊经济
●促进“三社”融合创新发展
七、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实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专项行动
●落实落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0条政策措施
●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企业”“助企纾困领导干部大走访”
2.做大做强国资国企
●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
●推进国企实体化运作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
●推进“融易贷”“信易贷”等金融创新服务
●加强金融监管,优化债务结构
八、全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创建市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1.狠抓环境污染防治
●强化“四控两增”措施
●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确保国考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开工镇街污水收集处理“厂网一体”PPP项目
●改造城镇雨污管网30公里
3.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新增市级能效领跑者企业、绿色工业示范企业、节水型企业6家以上
●打造绿色建筑产业园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1.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2.提升社会保障质量
●全民基本医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成功创建市级双拥模范城
●建成投用公租房393套
3.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持续巩固“双减”成果
●加快智慧教育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4.推进健康荣昌建设
●稳妥有序推进“乙类乙管”
●推动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
●提速双河、安富等6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
5.繁荣发展文体事业
●争创荣昌陶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举办马拉松、全民健身跑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60场次
●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
十、全力守好安全稳定底线,维护高质量发展大局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主动仗。
1.守牢安全生产防线
●落实“十五条”硬措施
●深化道路交通等9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建立健全“1+1+7+14”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投用“119”消防指挥中心
●实施防灾减灾基础工程
3.全力维护社会安全
●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
●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监管
继续办好 十件重点民生实事
教育品质提升工程
城市公园建设工程
文体惠民工程
“一老一小”保障工程
特殊人群关爱行动
反诈专项行动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农村人居环境提质
便民出行
数字惠民
(蒋海粒)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