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信息 > 部门街镇
【融媒访民生】乡村“小车间” 托起“就业梦”
日期:2025-04-07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乡村振兴,就业先行。近年来,我区持续助力有条件基础的镇街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创新就业模式,崛起一项项“小而美”的家门口就业民生工程。一个个拔地而起的乡村“小车间”,让宝妈族、银发族在家门口稳稳端上就业饭碗,在顾家增收两不误中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村民在“零工之家”务工

  4月2日,古昌镇冲锋村党群服务中心,30名村民忙碌装配运动鞋带,大家穿针、打结、码放,动作一气呵成。61岁村民刘代素一边麻利装配一边感慨:“年龄不是问题,手快就能多赚。我每小时能完成8双鞋带加工,日子过得充实又有盼头!”

  “我们采取‘集中+居家’双模式,村民可选择来党群服务中心干活,也能直接领材料回家加工,工作方式灵活,特别受大家青睐。”该村综治专干刘元帅介绍,这个由闲置阵地改造的就业点,目前日均产量达1200双,带动村民月均增收1000余元。

  这样的场景在荣昌并非个例。

  据统计,目前全区已建成社区作坊68家,覆盖键盘组装、藤椅编织、线束加工等10余类产业。这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社区工坊,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成为600余宝妈族、银发族等群体的就业港湾。

  与古昌社区作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还有峰高街道的“零工之家”。

  清晨送孙女上学,上午到“零工之家”做工,下午操持家务……这是峰高街道阳岩村村民赵训珍的新日常。

  每天一到“零工之家”电子线束加工台前,她就熟练进行穿线、卡扣、折弯、缠胶、贴标等工序,每月增收500余元。“时间自由,离家就5分钟,空闲时间就让柴米油盐钱有了着落,真正实现了顾家挣钱都不耽误!”赵训珍的满意,道出了当地40余名工友的心声。

  “零工之家”,由峰高街道借助毗邻荣昌高新区板桥园的优势,积极对接企业“手工精细活”而创新打造,方便乡村闲置劳动力免费学习技能、从事代加工业务。

  目前,该街道已在峨嵋社区、千秋村等地,利用原村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空余场地等“闲置资源”设立“零工之家”站点3个。“零工之家”与重庆正恒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承接20余种用于电脑、手机、汽车等行业的电子产品线路代加工业务,并通过“企业供单、站点派单、村民接单”模式,累计带动180余名妇女、困难群体就近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零工之家”成立党支部,以党建统领护航规范运行,全方位保障“零工”权益,并逐步完善政策咨询、劳动维权、就业培训等阵地与制度,确保村民们工作之余享受到更多贴心就业服务。

  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将深化“企业+社区+农户”联动机制,拓展更多“妈妈岗”“银发岗”,让更多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有活干、有钱赚、有盼头”,为广大乡村群众幸福生活“加码”。(蒋坤红 章榕倩)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