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国资国企
  • [ 索号 ]
  • 11500226mb16267425/2022-00008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
  • [ 成文日期 ]
  • 2021-11-30
  • [ 发布日期 ]
  • 2021-11-30
  • [ 发布机构 ]
  • 荣昌区国资委
  • [ 有性 ]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荣昌区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1-11-30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关于

重庆市荣昌区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根据《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关于建立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荣委发﹝2018﹞35号)要求形成《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荣昌区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 建立国有自然资源登记和管理制度的情况

(一)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管理工作。一是稳步推进自然资源调查工作。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205号)文件要求,2020年在全市28处自然资源地开展试点调查工作,其中涉及我区三拱桥河和大清流河两处调查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全面查实查清自然资源状况。全面完成了“三调”(第三次全国土地登记调查)统一时点更新变化4072个图斑的外业调查举证以及37个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新增耕地核实工作,确保“三调”最终成果数据的现实性;完成了权属核实、相邻区县权属接边及市级抽查审核工作;完成了覆盖全区集权属、地类等土地利用要素为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全区共划分310902个图斑;完成了“三调”成果数据流向分析,确保耕地、城镇建设用地等时空变化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三是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由于我市自然资源调查工作权益清单实施方案目前尚未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国家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线”未验收,将按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统一安排部署,对去年试点调查出的自然资源情况开展登记工作。

(二)有序开展不动产登记和管理工作2020年全年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54839件,接待办事群众达12000余人次,上门服务60余次。一是开通“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实现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等“不见面”,全年办理银行专网抵押登记业务13309件。二是实现存量房转移“一窗办理,即办即取”,企业和群众一次性办完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事宜,现场领取不动产证书,办理时限压缩至30分钟内,全年办理存量房转移登记业务7433件,成交面积83.2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成交47.31万平方米,非住宅面积成交35.97万平方米。三是全年共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25宗,涉及农户1241户,面积4118.28亩,交易金额约1060.71万元。在渝西片区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交易鉴证,办理抵押融资交易鉴证6宗,抵押物面积共2724.08亩,融资1120万元。

二、自然资源总量

(一)矿产资源。我区目前发现矿产资源9种,主要为煤炭、粘土(陶器用)、砂岩(建筑用、陶瓷用)、页岩(陶粒用、砖瓦用)、矿泉水、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探明并有一定储量的矿产资源有7种,截至2020年底,共查明资源储量煤炭22783.7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417.78万立方米、陶器用粘土3810.02万吨、陶瓷用砂岩矿5628.86万吨、天然气50亿立方米。建筑用砂岩、砖瓦用页岩全区均有分布,目前我区只在开展煤炭资源勘察时查明螺罐山、古佛山两个背斜的资源量,建筑用砂岩168.46万立方米、砖瓦用页岩58.18万立方米。

(二)水资源。

1﹒总体情况。我区属于四川盆地东浅丘陵区,径流以降水补给为主。荣昌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6915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资源量约为551立方米,分别占全国、重庆市、渝西12区的1/41/3和2/3左右,属于重度缺水地区。全区共有大小河流151条,水库94座。境内主要有两大水资源区。一是沱江水系,其一级支流包括濑溪河、大清流河。二级主要支流包括白云溪河、新峰河、峰高河、马鞍河、观胜河、周家河、三桥河、池水河等。二是嘉陵江水系,仅有3条小溪。

2﹒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情况。一是受水区范围。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包括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中梁山以西,江津长江以北,以及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等区全域,涉及11个区。二是工程总投资及工期。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由水源泵站工程、输水工程和圣中水库组成,总投资为152亿元,其中中央补助46亿元。工程施工总工期46个月,预计2025年实现主体工程全面完工,西干线通水。三是荣昌区境内主要建设内容。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荣昌段总投资约5亿元,2030年新增年供水量8600m³,主要建设内容:黄金坡加压站、三奇寺水库泵站、隧洞1座长2.62km、输水管道总长22.85km(输水管径DN1000~DN1400mm)。工程在荣昌区境内所需用地范围,其中永久用地约53.73亩,临时用地约1350亩。

  1. 土地资源。我区2020年度各地类变化情况:全区“三调”时点,国有土地面积9617.26公顷(约14.4万亩);湿地面积33.65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2.8公顷,增加9.08%。耕地面积51906.79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减少113.97公顷,减少0.22%。种植园用地面积3666.34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133.27公顷,增加3.77%。林地面积26476.52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162.37公顷,增加0.61%。草地面积217.57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7.06公顷,增加3.3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136.05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168.11公顷,增加1.68%;(其中,城市用地面积2280.64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30.78公顷,增加1.37%;建制镇用地面积1521.94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119.45公顷,增加8.52 %;村庄用地面积6083.61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6.79公顷,增加0.11%;采矿用地面积192.19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10.05公顷,增加5.5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用地面积57.67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1.04公顷,增加1.8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567.4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109.22公顷,增加3.1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051.09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增加23.17公顷,增加0.38 %。其他土地用地面积6313.59公顷,较统一时点更新净减少151.51公顷,减少2.34%
  2. 森林资源。根据2020年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调查,我区林地总面积达42873.198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9.87%。其中有林地28108.3136公顷,灌木林地11953.1028公顷,疏林地241.6005公顷,未成林地2.6305公顷,苗圃地866.9539公顷,无立木林地1275.1563公顷,其他林地425.4408公顷。全区森林面积39970.14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7.17%。国有林地908.1696公顷,集体林地41965.0288公顷,国家二级公益林面积117.285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3%,地方公益林面积2960.375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9%。商品林面积39795.53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2.8%。野生动物方面,总共有41957119146种,其中两栖动物1458种,爬行动物14911种,鸟类1445100122种,兽类3455种,境内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鸢、赤腹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草鸮、斑头鸺鹠7种。野生植物分布方面,全区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野生香樟、楠木、金毛狗蕨4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制度建设情况

(一)矿产资源方面。从优化资源利用出发,坚持“关小扶大”原则推进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2020年已实现大中型矿山占比由17%上升为44%2020年,我区启动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在科学评价第三轮矿产资源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环保、林业、交通等部门,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红线、产业发展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等调整各类禁限采区,有效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目前,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和环评编制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区将在严守国土空间“三条红线”的前提下,继续优化开发全区矿产资源。

(二)水资源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管理。明确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到了各镇街、有关部门。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能职责和责任分工;严格取水许可制度,按照水资源论证审批、取水许可申请、取(退)水工程验收、取水许可证登记发放的程序进行审批,加强对取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做到年初计划用水、年终进行用水总结;严格按照《重庆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对取用水户按地表水、地下水、发电分类进行水资源费征收。2020年度征收水资源费322.5万元。

(三)土地资源方面。严格按照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土地资源开发制度建设,通过编制《重庆市荣昌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0—2035)》,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一是将交通、旅游、环保、水利等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在不破坏生态红线的基础上,保障重点项目顺利落地。二是重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确保“三条红线”不交叉、不重叠;适当增加城镇开发范围,为我区未来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三是在科学编制规划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全区用地保障,完成高新区板桥园区南拓1平方公里,有效提升高新区建设用地总面积;推进了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规划了黄金坡初高中、黄金坡小学以及一系列幼儿园;落实了大内高速、G348改建、香国大道延伸段建设等一大批重要道路。

(四)森林资源方面。一是认真编制全区森林防火“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开展全区森林火灾风险普查。二是计划在5年内投资1186.34万元,按照市林业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采购、分级实施”的方式实施的森林草原火情智能监控项目,提供33个点位的火情监测服务,全区森林资源监测覆盖率将大幅提升,经测算将达到84%。三是加强了森林防火智能化短信服务和岚峰林场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情况

2020年,我区各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濑溪河高洞电站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Ⅲ类,清流河、马鞍河、渔箭河3个市控断面水质累计均值为Ⅲ类。2020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3天,比2019年增加12天,PM2.5浓度44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同比均呈下降趋势。区域声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全年投入各类财政资金5.22亿元,进一步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

(一)聚力攻坚,打好碧水保卫战。进一步健全完善并推动实施濑溪河流域综合治理“1+15”方案、深化治理“1+19”方案、攻坚行动“1+6”方案,把濑溪河污染防治放在压倒性位置,先后共计完成工业、农村面源污染等4415个问题整治。制订《荣昌区水质全面提升巩固总体方案》,继续深入实施4个方面8个专项环境问题整治,实现了濑溪河出境断面水质基本好转。

(二)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先后印发实施了《荣昌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荣昌区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荣昌区一般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方案》《荣昌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荣昌区2020年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工作方案》等专项工作方案,进一步统筹控制交通污染、深度治理工业污染、有效控制生活污染、全面强化露天焚烧管控、切实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增强监管科研能力,2017201820192020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分别为254天、270天、281天、293天, PM2.5、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

(三)精准施策,打好净土保卫战抓好企业土壤污染防治,完成了29个地块的详查核实,昌元化工、宏烨实业、广顺蓝洁等5家企业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推进土壤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完成14家重点企业周边监测、8家企业土壤环境状况调查、3家企业详细调查、1家企业风险管控。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完成315家工业企业、33家医疗机构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完成61家工业企业和一二类机修企业管理计划备案审核,建成投运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场及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置场地,完成地下水“双源”环境状况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抓好核辐射污染防治,完成国控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整改,完成29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年度安全评估工作,3499台电磁辐射设备申报登记。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编制印发《荣昌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修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可研。

(四)完善机制,注重联防联控联治。一是不断深化水污染协同治理,完善联合巡河机制。我区与大足区、四川省泸县、四川省隆昌市签订了《濑溪河流域长效协调互动协议》,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络机制,在属地镇之间签订共同清漂保洁协议;与泸州签订了《跨界河流(段)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与东兴区、安岳县共同拟定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互通共享制度》等制度;与内江市、隆昌市开展大清流河共同巡河暨荣昌—内江川渝跨界河流共管共治联席会议。二是不断深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20205月,我区与川渝毗邻区市签订了《内江市泸州市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建立大气数据共享机制、区域性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机制。同时,先后与川渝毗邻各市区县签订了一系列框架合作协议,确定了水污染联防联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固体废物协同治理、自然生态保护、环境准入、联合执法、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联动等合作内容。三是不断完善环境联合执法和应急联动机制,协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0年,我区与泸州、内江等毗邻市区县开展了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防护等方面的联合执法检查,共同打击生态破坏和环境违法行为,检查企业17家,排查问题20余个;建立区域环境应急交流合作机制,邀请隆昌市、泸县生态环境局领导共同开展了“荣昌区2020年地震灾害暨环境污染综合应急演练”。四是深化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我区河长制、街长制、林长制等环境保护制度,印发《荣昌区河流清漂及镇街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方案》,选取了9条河流、16个镇街,建立“生态补偿基金”进行生态补偿,有效促进相邻镇街合作交流,协力治污,共同维护河流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五、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一)矿产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目前我区已开发利用矿产资源6类固体矿产、1类液体矿产和2类气体矿产,其中5类固体矿产和1类液体矿产审批权限均在区级,即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岩、陶瓷用砂岩、陶器用粘土、页岩和矿泉水;1类固体矿产煤炭的审批权限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局;2类气体矿产审批权限在自然资源部,即天然气、页岩气。2020年出让5宗固体采矿权,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计有效矿山19个,包括煤矿1个、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山8个、陶瓷土矿5个、建筑用砂岩矿3个、页岩矿1个、矿泉水矿1个。为集约节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2020年我区共关闭小型矿山3个,整合调整4个小型矿山为3个中型矿山,到2020年底全区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44%

陶土、粘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主要有陶器用粘土、陶粒用页岩、砖瓦用页岩、陶瓷用砂岩。根据《重庆市荣昌区陶瓷用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区内陶器用粘土/紫砂陶用粘土矿产资源量3810.02万吨。目前,已设陶瓷粘土矿5个,均为中型,设计产能40万吨/年;砖瓦用页岩矿1个,设计产能2万吨/年。截至目前,5个陶瓷粘土矿山均未投产。为加强我区陶瓷土资源保护,实现陶瓷土资源的科学开采和合理利用,区政府明确了属地镇街和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在建矿山监管,定期开展矿产资源巡查,划定螺罐山背斜为陶瓷土资源重点区域实施封山管理,同时加大对违法开采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对运输车辆、原料销售、成品销售等方面的监管,引导陶瓷企业有序、合法购买,切实维护全区陶瓷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构建陶器用粘土的保护性开采和合理利用长效机制。

天然气、页岩气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经原国土资源部批准,现有渝川四川盆地荣昌-永川地区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查(以下简称“荣昌—永川”)和川渝四川盆地南部泸县—长宁地区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查(以下简称“泸县—长宁”)两个项目的矿权范围涉及荣昌区域面积239.49平方公里。其中荣昌—永川项目42.75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我区万灵镇、直升镇、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双河街道和峰高街道6个镇街;泸县—长宁项目196.74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我区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广顺街道、安富街道、双河街道、清江镇、荣隆镇、龙集镇、直升镇和清升镇10个镇街。两个勘查项目分别由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和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负责具体实施。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荣昌-永川项目:该项目已全部完成包括荣昌区域内的三维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探明矿权范围荣昌区域页岩气资源量约582亿立方米,计划投资70—100亿元,建设页岩气钻探平台31个,钻井97口,预计年产页岩气约10亿立方米。现已在峰高街道和直升镇完成3个钻探平台建设和4口页岩气井的钻探工作。通过试采,4口井均获得工业产能,单井日产页岩气2—3万立方米。同时还在荣昌区域内部署了12个平台,因正在优化开发方案,现暂未实施建设。经现场调查和了解,该项目位于峰高街道的永页2井已将其试采出的页岩气并入重庆市众友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网进行销售,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泸县—长宁项目:涉及荣昌区域面积196.74平方公里,资源储量约5390亿立方,现正在我区清江镇实施1个平台建设以及4口钻井工作,相关规划用地手续也正在办理过程中。下一步计划(2025年前)部署6个平台24口钻井。

关闭矿山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55号)文件要求,我区需要恢复治理面积92.69公顷(共72个地块)。我区已恢复治理28个地块,治理销号面积45.36公顷;剩余需恢复治理的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44个地块,需治理面积47.33公顷,将按年度实施计划分批次逐步推进。

绿色发展情况方面。切实加强新建矿山绿色准入管理,同时巩固大中型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对照重庆市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提档升级绿色矿山建设。对小型生产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区绿色矿山建成比例不低于100%。同时,总结绿色矿山建设经验,归纳适用于我区的矿业绿色发展模式,健全完善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制定有利于绿色矿山建设优惠政策,在资源配置和矿业用地等方面向达到绿色矿山条件的企业实行政策倾斜。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矿区土地和生态损毁的要求,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原则,加强对采矿权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矿区生态修复责任机制和补偿机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从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立矿山地质环境责任追究制度,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

(二)水资源保护利用方面。

1﹒总体情况。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加强河库巡查、监督管理。通过河库日常保洁、污染源整治、水质监测、河道清淤、再生水厂建设、污水管网建设、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三乱”专项行动、河库执法、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等多项措施,切实保护河流、水库等水资源载体。2020年荣昌区实际总用水量12716万立方米,控制在市对区的考核目标20100万立方米以内。2020年,全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8/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相比2015年下降了36.76%,达到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5%以上的控制目标。2020年,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032,达到了0.503的年度目标任务。

2﹒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荣昌区境内推进情况。重庆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EPC总承包部八分部已在荣昌区万灵镇建立了营地,张家坡隧洞的施工图已出,永久用地的征地红线图已出,临时用地已完成管线踏勘。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庆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荣昌区)委托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协议》进行了反复研究完善,现征地协议初稿已报指挥部审议,按程序报批;组织万灵镇、昌州街道、仁义镇、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房屋征地拆迁中心及相关村(社区)社负责人完成了永久用地征地范围现场确认复核等工作,临时用地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因耕地占补平衡等原因,2020年末耕地保有量增加为52022.73公顷,为市政府下达给我区耕地保有量目标51166.67公顷的101.7%,我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3482公顷,占市政府下达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43480公顷)的100%2020年卫片执法中立案查32宗违法用地,扣除已经整改落实到位、消除违法状态的土地违法行为后,目前违法占耕面积为31.95亩,违法占耕比例为2.33%,低于考核扣分标准。2020年,我区共获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682亩,供应各类建设用地5760.99亩,有效保障了全区工业、道路、教育及环保等重点项目用地。

(四)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方面。一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做到措施到位。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强化防火物资储备,做好物资装备的维护检修;加强巡查,整改隐患,确保防火工作万无一失。二是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认真执行“七落实”管护责任制度,国有林场固定11名专职护林人员常年巡山护林,并根据森林防火季节变化和楠竹发笋期的需要增派临时护林人员;在林区增加天保碑牌及有关林业标志,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完成0.907万亩的天然林资源管护任务。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的原则,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做好春、秋两季死亡松树普查,严格按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木管理办法处置死亡松树,严控松材线虫病疫传播蔓延。四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野生保护动物及滥采野生保护植物资源的行为。2020年,将两起非法破坏野生保护动植物案件移交检察机关起诉,依法严厉打击了犯罪,形成了有效震慑。2020年,及时兑现野生养殖动物后续处置资金约150万元,对我区受国家禁食令影响的14户野生动物养殖户进行妥善处置。五是严格采伐限额管理。在不突破采伐指标界限的情况下实施采伐,有效满足了地方发展需要。六是积极开展森林投保承保,降低林业风险。2020年,我区开展了8.62万亩公益林和商品林投保,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13.22万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林业风险。七是切实开展森林督查。2020年,共核实国家下发森林疑似问题图斑173个,核实查处和整改问题图斑23个,保护了森林资源,化解了地方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矛盾。八是开展区内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2020年,对国有岚峰森林公园和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城镇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体人工商品林和农村居民点存在冲突的区域开展了优化整合,调整涉及矛盾冲突区域面积515.62公顷,结合实际调出10个区域,面积407.1公顷,有效缓解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空间不足的压力,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区与四川省跨区域连接点林地产权冲突问题。

六、存在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方面。一是矿产资源开发空间受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区严格执行矿山规模准入制度,新建矿山原则上需为中型及以上矿山。但我区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螺罐山和古佛山两个背斜,螺罐山与城市发展边界较近,处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基本农田调整压力集中区域内,且背斜区域森林植被覆盖率高,压缩了矿产资源开发空间。二是历史欠账多,修复治理困难。按照市政府关闭退出落后产能煤矿的总体安排部署,我区煤矿目前已全部关停。因后续治理经费紧缺,我区关闭煤矿修复治理未能全面落实,加上近几年新增加的关闭非煤矿山,需要修复的矿山任务繁重,修复治理难度大。

  1. 水资源方面。一是因技术力量、设施设备等条件有限,目前我区在水资源调查、地下水监测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对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量、水资源分布、水资源供水能力、水资源需求、地下水水位、地下水体量等底数不清,导致管理、开发等力度不够。二是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移民实物指标相关核查数据为2018年调查数据,可能存在调查数据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加之镇街、村(社区)的人员变动等原因,需对移民实物再次组织核实。三是我区在长征渠引水工程总共规划建设桥亭子、龙王湖两座调蓄水库,目前桥亭子水库已纳入长征渠引水工程调蓄水库建设,龙王湖水库纳入长征渠引水工程规划难度极大,较大程度上将影响我区今后的引水、调水工作。

(三)土地资源。因目前按照国家对自然资源山、水、林、田、湖、草的调查确权工作分时分步进行的统一部署,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开展了自然资源登记试点,并未在全市全面推开此项工作。工作实际中,“山水林田湖草”登记和管理职责仍分属林业、农业农村、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目前仅对土地、不动产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登记和管理。统筹登记和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资产工作还需待市级层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有关标准、口径、分工等情况后,我区再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国有自然资源登记和管理相关制度。

(四)森林资源方面一是造林空间严重不足,提高森林覆盖率任务困难较大。二是社会面森林保护意识氛围不浓,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五)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一是水环境质量仍需持续巩固。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环保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加之降水量偏少偏小、生态补水资源缺乏等客观不利因素,濑溪河国控断面和3个市控断面水质一定时期内仍存在超标风险。二是大气污染防控压力日益增大。近年来,虽然每年都完成了市级年度考核目标,空气环境质量同比也逐年有所改善,但横向与市内其他区县比较,差距仍然较大,全市排名靠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近期工作打算一是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加强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相关工作,减少矿产资源开采对耕地和森林造成的损毁,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林业资源保护利用的平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严厉打击超越批准矿区范围开采和无证采矿行为,保障区内矿产资源原材料供应。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露天矿山整治,对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按时序逐步退出。强化矿业权人开采和治理恢复监管,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要求,建立完善矿山生态修复责任追究和补偿机制。按年度实施计划分批次,序时推进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消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存量。切实加强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管理,防止新增问题出现。二是水资源管理方面。为更好地做好水资源调查评价,建议按行政区域(镇街为单元)、主要河流流域分类全面开展水资源调查,由水利局牵头会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水资源评价,切实摸清我区水资源量、水资源分布、水资源供水能力、水资源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其次地下水是我区资源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建议区财政落实资金,实施地下水监测,实时掌握我区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做好地下水水资源量的评估和利用;同时加大力度推进荣昌区境内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争取将龙王湖水库纳入长征渠引水工程调蓄水库建设。三是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积极争取增加国土调查经费投入,确保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及时开展和图件资料更新、完善;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尽量利用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坚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加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监察力度。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四是森林资源管理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造林绿化新模式,不断拓展造林新空间,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森林保护法律的宣传力度。五是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工作目标是濑溪河高洞电站、清流河大埂、马鞍河天皇等考核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到Ⅲ类,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高于9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高于8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达到30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以下。

(二)“十四五”工作谋划。

1﹒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

一是强化自然资源保护,提升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完成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严格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严格林地等转为建设用地管控,有效保护生态空间。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已报自然资源部审批,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正在优化完善。二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城镇建设严格限定在开发边界之内,推动资源向中心城镇等优势地区倾斜。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引导农村产业在镇域范围内统筹布局。通过编制调整型、重构型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我区城市土地有机更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积极争取成为重庆市新一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区,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调整优化土地出让竞拍规则,完善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深入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建立健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技术、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三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严格按照《重庆市荣昌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0—2035)》初步成果,持续优化我区国土空间格局,推进黄金坡、杜家坝、板桥工业园区等重要区域规划以及交通、教育、医疗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同步优化编制实用性村规,为乡村振兴奠定空间规划编制基础。把严守耕地红线摆在首要位置,将批复的生态保护红线落地作为重要任务。在“三调”形成的统一底版上协调处理各类矛盾冲突,划定落实我区安全底线,严格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更新维护上下贯通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一张图”系统。四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对“三调”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原则,逐步进行优化调整,完善生态系统质量,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治理能力。五是建立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全区所有者权益。贯彻落实市级对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安排部署,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加快构建我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统一完善的自然资源处置配置规则,深化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管理制度,优化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加强我区自然资源执法力量,切实保护全区所有者权益。六是继续提升水资源总量和供水能力,切实保障全区生产生活用水。我区目前正在实施高升桥中型水库扩建工程,白虎岩水库(小一型)扩建工程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在“十四五”期间,我区规划新扩建一批小(一)型水库,其中:扩建2座水库(金河水库、老桥水库),新建4座水库(云峰水库、响水滩水库、三道朝门水库、栗子桥),同时结合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建北区水厂及相关供水管网,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切实推进工程性缺水补短板工作,为荣昌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七是深入贯彻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理念,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猪沼果(竹)”种养循环等先进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高效集约化使用项目建设用地,同时采用共同编制空间规划方式,加大对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用地保障力度,共同争取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用地支持政策。共同争取在园区内实行川电入渝同质同价试点改革,进一步优化四川水电就近消纳。

2﹒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1)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协同推动荣昌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美丽荣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在充分考虑与国家市级相关目标指标有效衔接、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体现阶段性和可达性的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25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基本建成高品质宜居宜业宜游“美丽荣昌”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设置都与市级规划保持一致。具体指标包括生态保护修复、碳减排、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减排、环境风险防控等520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6项和预期性指标4项。

2)重点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严格保护重要生态空间、统筹保护重要生态系统、治理修复生态退化区域、提升城乡生态宜居品质等内容。以碳减排为总抓手驱动绿色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推进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增长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等内容。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包括精准施策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系统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协同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积极营造宁静环境等内容。深化生态环境区域协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包括推动生态共建、深化污染共治、促进信息共享等内容。强化全过程管控,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包括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体系、推进固危废安全处置与利用、加强页岩气开采环境风险防控、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防范化解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等内容。健全机制体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提高生态环境依法、精准、科学治理能力、全面推动全民行动共建共享。

3)实施保障。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提出了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环境治理能力体系建设等七大领域61项重大工程项目,预计投资金额约为92.15亿元。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形成严密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提升规划实施效能,更好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回顾我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利用工作,国有自然资源登记和管理、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等制度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总量调查相对清晰,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总体较好。荣昌区将严格按照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各级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加快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畜牧科技城目标实际,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加快构建完善我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凝心聚力、再谱华章。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电子政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