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区政府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5-02-26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2024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认真落实市委六届历次全会、市委依法治市委、区委十五届历次全会和区委依法治区委各项工作部署,锚定“法治政府建设走在中西部前列”目标,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法治政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跟进学,体系化、常态化学习研讨,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治政府实践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宣传,依托区委宣讲团、“小院讲堂”宣讲队等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小院等举办宣传宣讲1000余场次,综合运用多媒体开展线上法治宣传,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凝心聚魂,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职责。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法治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多次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压紧压实区级各部门、各镇街主要负责人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印发《荣昌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常态化述法工作实施方案》,组织9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述法,完成24个述法问题整改,以“会议述法+书面述法+以案述法”的形式推动述法常态化制度化。

(三)健全完善党建统领工作体系。坚持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将干部依法办事、依法履职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制定2024年法治督察方案及督察清单,采取书面+实地督察的形式,由区领导带队组成4个督察组深入20个单位进行督察,整改问题40余个。加强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巡察监督协作,将法治建设重点任务纳入2024年区委巡察清单,对4个单位法治建设情况开展巡察。设立基层法治观测点3个,选聘基层法治观察员18名,创新运用问题交办函交办法治观测(察)意见建议6个。积极筹备第三批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挖掘可培育示范项目3个。

二、强化服务保障,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

(一)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川南渝西四市四区”42项通办事项合作交流,拓展电子身份凭证在住宿、交通、文旅等领域应用,实现40类高频电子证照亮证互认。积极落实“新生儿出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开办运输企业、企业破产信息核查”4个“一件事”川渝通办。与四川泸县、内江、隆昌等13个市县建立警务合作协调会议机制,构建社会治安跨区域一体化协同治理体系。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类案检索机制,出台《关于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类案检索的实施细则(试行)》,推动区域裁判尺度统一。建立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6次,建立川渝专项整治线索共享、信息联通、问题排查的衔接联动机制。

(二)依法保障“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为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服务,加强改革政策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定高新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承接第一批行政权力事项85项。组织开展涉及“不公平对待企业”以及“三攻坚一盘活”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文件清理工作,经清理,对2件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或进行修改。

三、聚焦公正便民,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环境。打造123456”营商环境品牌,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政法在行动”专项工作,细化10项举措。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渝快办”、区政府门户网站、“信用荣昌”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及典型案例,并建立市场准入违规问题投诉举报受理反馈机制和违规问题处置联动制度和追溯整改制度。规范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全年双公示信息总归集量10584条,包括行政许可归集量9737条,行政处罚归集量847条;联合奖惩查询138.37万次,触发78236次,反馈77449次,反馈率98.99%

(二)构建便民利企的政务环境。集成优化“渝快办”“渝快政”服务功能,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发布“掌上办”事项276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率达到100%“一网通办”率达到80%,掌上可办率达到50%。完成国务院部署的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细化梳理落实80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全区1328项政务服务事项、34个政务服务部门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民呼我为”平台全年共受理问题线索9436件,综合满意率90.51%,平均办理时长3.57天,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持续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运行,全区34个部门、21个镇街共认领、发布依申请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417项。

(三)构建严格规范的执法环境。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突出问题9个。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设立2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聘任26名行政执法监督员,收集行政执法意见建议21条,强化对涉企执法的社会监督。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对全区1190名行政执法人员的全员轮训。举办荣昌区镇(街道)行政执法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业务知识测试、模拟现场执法等提升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素养。严格落实《重庆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梳理公示部门柔性执法“三张清单”299项、镇(街道)柔性执法“三张清单”375项。各执法部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查一次”工作机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四、坚持依法行政,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编制公布年度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完善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机制,重大行政决策实现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聘任区政府法律顾问5名,推动各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实现156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落实《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对5件镇街及区政府部门报请区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全部予以备案,对14件送审文件进行前置合法性审核。探索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四级审核”工作模式,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质效。

(二)统筹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落地见效,构建“7+1”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认领划转行政执法事项清单9322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6239项,行政执法事项综合率达到77.42%。推进57个执法主体全量入驻“执法+监督”数字应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覆盖率达100%。推动区级执法部门下沉镇街,通过“派驻+包片”相结合的方式下沉执法人员75名,严格落实“一支队伍管执法”办法。创新执法监管方式,推广15个“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建立“建筑工地”执法监管一件事,开展“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265户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组织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区、镇(街道)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制定《重庆市荣昌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行政执法激励约束机制,制定《重庆市荣昌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2个行政执法部门进行约谈追责,倒逼执法机关严格规范执法。组织“两代表一委员”、行政执法监督员对镇(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开展社会评议,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协调联动。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执法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累计评查镇(街道)执法案卷700余卷、部门涉企执法案卷100余卷,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五、夯实基层体系,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水平

(一)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开展构建涉企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改革试点及“五心复议”党建品牌培育试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严格执行类案办理指引,不断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质效。全年接收行政复议申请337件,审结283件,直接纠错58件,审结率为85.29%、直接纠错率22.22%。深化“复调对接”,坚持应调尽调,充分发挥调解在行政复议案件办理中的作用,行政复议案件实质化解率94.6%,调解率29.5%。开展“以案促改”“错案讲评”等活动,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3份,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作用。出台《荣昌区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二)迭代完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企业法治体检”“万所联万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7个,出具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293份,实现全区大中型企业和园区法律服务全覆盖。落实新修订的《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推行法律援助申请“承诺制”“容缺受理”及“网上办”“掌上办”,构建三级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点,打造“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全年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991件,受援人满意度达95%以上。推广“公证+”涉企服务新模式,公证员“一对一”协助企业解决扩大融资、资金周转、债务偿还等问题,办理涉企公证52件。按照标准化司法所和枫桥司法所建设标准,21个司法所完成规范化建设。

(三)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完善1+N”多元参与的人民调解体系,深化“诉调、警调、访调、复调”对接联动21个镇(街),156个村(社区)调委会,1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力量,加快形成人民调解全程闭环管控机制,落实矛盾纠纷红黄绿三色分级分类管理。扎实开展涉企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常态化入企排查走访,排查发现、调处化解涉市场主体各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全年我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725次,调解矛盾纠纷10659件,调解成功10498件,基层纠纷化解率98.36%、调解成功率99.01%、调解协议履行率98.36%,依法解纷调解力指数达62.3与内江、泸州、资阳等地联合打造川渝边界矛盾纠纷“乡理乡亲”联调联防工作品牌,推广矛盾化解“五互工作法”,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矛盾纠纷化解。

(四)精准普法实践创新深化。建立起以“小院院长、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为主体的基层普法队伍,遴选村(社区)“法律明白人”804名,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94场次,培训达到9学时/人以上,引导“法律明白人”服务累计7661场次。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规范化,坚持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内容,严格落实法治教育课时,全区75所中小学聘任法治副校长75名。开展“小威送法·守护未来”普法进校园活动150余场次,行政复议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累计2000余场次。强化法治阵地建设,新建荣昌法治文化公园1个,建成法治院落300余个,农村居民法治素养精准提升示范建设改革落地荣昌试点。

2024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依法行政意识不够强,行政行为还不够规范;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涉企行政检查还需进一步严格规范。

2025年,我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凝心聚力补短板、创特色,着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形成学习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全面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常态化开展法治督查、执法监督等工作,配套制定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挖掘培育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法治荣昌建设成果。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编制2025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坚决遏制乱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构建以企业感受度为导向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重点培育,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为唱响做靓“123456营商环境品牌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三)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部门全量入驻使用“执法+监督”数字应用,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加快建设川南渝西行政执法培训实训基地,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加大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力度,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四)提升法治服务保障水平。继续深入推进“万所联万会”“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员进企业、进园区,积极建设荣昌法务区。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优良率。深化精准化普法实践,加强法律明白人遴选培养使用,迭代升级“小威送法”普法品牌,持续抓好全国、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2025224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