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六届人大八次会议
材 料 ( 一 )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9日在重庆市荣昌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程晓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5年政府工作回顾及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2015年是极不平凡又令人振奋的一年。6月18日,荣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就了千年荣昌的华丽蜕变,实现了85万荣昌人民共同的“荣昌梦”。12月26日,成渝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荣昌从此步入了“高铁经济”时代。12月29日,“南大泸”高速公路正式签约建设,将为荣昌发展插上又一腾飞的翅膀。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一城两区”功能定位,扎实开展“实体经济发展年”主题活动,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4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1.7%;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亿元,增长12.6%(同口径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亿元,增长1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90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0元,增长11.5%;人口自然增长率1.27‰;城镇登记失业率3.03%;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工作和成效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稳定增长取得新成效。
牢固树立稳增长底线思维,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出台《加快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37项措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21项举措,落实财税扶持资金7.1亿元,全力以赴推动以工业经济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成为全区上下的普遍共识。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行PPP模式,切实推进园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先照后证”,新增市场主体6967户,其中微型企业947户。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创新机制,引导企业投资116.8亿元实施技改扩建项目347个,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36%。新引进科技小微企业62家入驻创新发展中心。积极主动狠抓招商引资。按照“大中小并举”“引进与盘活并重”的思路,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产业链条精准招商,成功与上海闵行区、苏高新集团、潮汕商会、广东营养健康协会等合作搭建招商平台。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成功落户荣昌。全年共引进项目276个,合同资金298.9亿元,增长11.1%;到位资金233亿元,增长25.6%。其中,工业项目109个,到位资金126.1亿元。把握关键强化投资拉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24个,总投资294.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19.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87.2亿元,增长32.3%。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主体作用,社会投资实现379亿元,增长2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增长38%,有力支撑和稳定了经济增长。
(二)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突出工业经济第一支撑,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1亿元,增长15.8%。园区建设不断加强。将2平方公里商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设立1亿元园区发展资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园区完成土地平场3500亩,新建道路9公里、雨污管网18.5千米。盘活园区闲置厂房11.5万平方米。“一区三园多点”实现工业总产值548亿元,增长17.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2%。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实行重大项目区领导责任制和产业项目服务经理制,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唯美陶瓷、奥福陶瓷、格格乐食品、华森二期、泰胜风电等产业项目进展顺利。全区新开工项目62个,竣工投产项目45个。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98.8亿元,增长17%。其中,消费品工业245.3亿元,增长14.6%;装备制造产业225.5亿元,增长18.3%;医药健康产业65亿元,增长30.1%;节能环保产业53.3亿元,增长33.7%。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4.3%。企业解困取得成效。建立区领导、部门、镇街联系企业制度,设立重点(困难)企业分类台账,协调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及时化解困难企业债务风险。投入6000万元成立产业引导投资基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等,发挥银桥、兴农公司融资担保作用,缓解一大批企业融资难题,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争取民营发展资金3000万元,设立传统产业扶持资金500万元,引导扶持企业转型升级。落实社保费率调整政策,为448家企业减负8736万元。
(三)商贸旅游迸发新活力。
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企业93家;服务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10.9%。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出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设立电商发展资金1000万元,建成荣昌互联网+电商产业园,启动重庆(荣昌)农特电商产业园建设,引进苏宁云商、爽购网、英特华等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建成全市知名农村电商平台“在村头”,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8亿元。红星美凯龙、邦德广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一期项目主体完工,“三大市场”交易额实现61.9亿元。出台《滨河商业特色街培育办法》,昌州故里成功创建中华美食街。旅游产业全面推进。全年旅游总收入实现7.45亿元,增长31.2%;接待游客290万人次,增长30%。成功引进金霸公司投资20亿元实施“梦幻万灵主题旅游度假景区”综合项目,引进重庆梅江园集团投资4亿元打造安陶小镇,引进阳光国旅投资3000万元打造“下兴古窑”国际陶艺村。万灵福邸、万灵山移民文化公园、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旅游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冠名“万灵古镇号”成渝高铁列车。举办各种旅游节庆10余场(次),荣昌美誉度、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对外经贸持续增长。新增外贸备案企业28家,累计达146家,实现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其中自营进出口1.93亿美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3487万美元,增长14.8%。重点支持夏布、不锈钢制品、化工、兽药等外贸企业技改升级。推进夏布出口基地建设,夏布出口创汇达1.1亿美元。
(四)农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增长12%。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围绕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新建粮油高产示范片7个,粮油、蔬菜基础产业稳步提升。荣昌猪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和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效,天兆猪场、市畜科院科研中心加快建设,完成生猪交易系统改造升级,畜牧产业集群规模达111.6亿元。林下循环经济达6.2万亩,林业产业产值实现13.2亿元。成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农业农村改革再获突破。新命名区级核心农民合作社18家、家庭农(牧)场60家。新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7家,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35万亩。新流转土地5.26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5.6万亩。创新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实施水稻、高粱、麻竹、黑花生保险7.3万亩,开展仔猪保险和生猪收益保险,挽回损失3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和量化确权改革试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黄桷滩中型水库下闸蓄水,黄金坡水厂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濑溪河昌州至万灵段、荣峰河、池水河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全年水利投资达4.6亿元。整合国土、农综、水利等项目资金近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9.3平方公里,整治病险水库6座,新建高标准农田11.8万亩。
(五)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
城乡规划日趋完善。成功将产业及交通布局、资源配置等规划纳入《重庆大都市区规划》。完成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开展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消防专业规划、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等编制。完成区域内地理国情和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城乡建设提档升级。成渝高铁客运枢纽站、站前广场、黄金大道延伸段建成投用。累计投入3.1亿元,实施安富、仁义、吴家绕镇路建设和荣安路、双清路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432公里。实施广顺至安富段道路改造工程拆迁。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商品房住宅销售7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26.2亿元,分别增长25.8%和21.5%。完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236套、7.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2090户。城镇管理统筹推进。实现环卫清扫保洁、户外广告、公交车候车亭市场化运作。新改造城区污水管网9.55千米,新增停车位917个、公交和农村客运线路5条,新增绿地面积49万平方米。保障土地供应,获批用地指标6164亩。加强耕地保护,完成农村土地整理项目16个,新增耕地4546亩。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投入4.8亿元用于生态文明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宁静、田园”五大行动成效显著。继续推进17条河流及饮用水源综合治理,深入开展高升桥水库综合整治。启动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镇街污水处理厂移交市环投公司统一运营。完成92个村(社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高升桥水库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10)达到340天,比去年增加16天。
(六)财税金融再上新台阶。
财税管理不断加强。积极应对传统行业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实现财税较快增长。积极争取存量政府债券置换,严控新增债务,政府性债务绿色可控。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和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2014年决算、2015年预算网上公开范围分别扩大至43个和50个部门,清理盘活存量资金1.5亿元。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59个,投资审减8220万元。开展招投标领域规范清理,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38个,成交金额24.3亿元,增收节资7020万元。金融服务保障有力。推进“助保贷”、“经保银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创新推出“助农贷”等金融产品,增加银桥担保注册资本金至1亿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凯歌电子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储备拟上市企业7家。辖区内金融机构实现贷款余额172.4亿元,增长13.4%;实体经济贷款余额74.9亿元,增长26.4%。金融管控切实有效。建立完善打击非法集资治理机制,排查投资咨询类企业78家,责令注销和纳入黑名单管理企业38家,处理非法集资线索26条,立案侦查案件3起。
(七)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筹资1.3亿元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危旧房改造、人饮安全工程等100余个项目,12个市级贫困村全面实现整村脱贫。筹资1600万元强化到户帮扶,8064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越过贫困标准线。脱贫攻坚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民生实事全力推进。筹资9.2亿元,扎实推进市、区26项民生实事。完成31个弃管小区电力改造。为5.9万余名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免费提供学生饮用奶,为非寄宿制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提供教辅材料。完成大成小学2.5万平方米校舍及附属设施建设。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477场。完成清流镇、观胜镇卫生院改扩建和区精神卫生中心项目基础工程。完成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教科文体卫长足发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顺利通过市级初评。完成115所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工程。高考重本上线突破600人大关,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3个,新增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完成申请专利1459件。完成户户通安装工程12640户。成功创建“文图美博四馆联盟”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引进壹秋堂打造荣昌夏布非遗文化园。成功举办国家级、市级体育赛事10余次,荣获国家级最佳赛区称号。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村医“工分制”获国家领导人批示。完成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扩建和昌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兑现计生奖扶特扶资金1326万元。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全民参保登记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共计137.5万人次,征收基金8.54亿元,落实群众社保待遇19.7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4376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3813万元,支出医疗救助金1395万元。全区14853名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平安建设持续加强。政法综治“三基”建设进一步夯实,投入近1亿元完成“应指工程”主体建设,安富、荣隆、仁义基层法庭完成恢复重建,中心检察室、司法所、警务室建设有序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区专职巡逻及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等工作推进有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优化警务运行机制,刑事类警情下降4.1%,治安类警情下降14.1%。信访秩序得到有序规范,“法治、阳光、责任”信访成效明显,信访总量连续7年下降,连续70个月无群众到市重复集访和进京非正常上访。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基层食药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68个月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连续14年荣获全市先进。
(八)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开展。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着力,实现专题教育与推动发展两不误、两促进。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八严禁”、“十二不准”以及区委“十条规定”,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依法行政深入推进。高度重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57件、政协提案236件,满意率99.7%。清理行政权力3387项,废止规范性文件169个。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实现行政复议零起诉。政府效能显著提升。围绕“两提两降”目标,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整合减少项目136个,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缩短至3.6个工作日,提速率75%。升级群工系统,办理群众反映事项6144件,满意率99.8%。降低园区企业行政事业收费标准,免收12项,降标15项,整体降低33%。勤政廉政持续强化。加强重大决策部署督查,扎实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专项治理,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典型问题49件62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71件(次),新立案116件,移送司法机关11人,挽回国家和集体经济损失925.2万元。
过去一年,区政府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真诚接受媒体和公众监督。工会、青少年、妇女、科协、老龄、关心下一代、工商联、文联、社科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武装、双拥、档案、编制、人事、保密、地方志、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2015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完美收官。回顾过去五年工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区85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战胜了发展征程中的各种困难,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综合实力实现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345”工作思路为统揽,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加174亿元,年均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78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3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是“十一五”末的两倍。
“十二五”时期,是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理念,围绕工业经济、旅游商贸、高效农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7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第一支撑。以万灵古镇、荣昌陶文创园、古佛山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初步成型,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1.9%、21.7%,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商贸服务提档升级,城市商圈日益繁荣,“三大市场”辐射能力逐渐增强,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建设成效初显。成功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具有荣昌特色的“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十二五”时期,是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理,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互动并进、城乡融合的统筹发展局面。城市建设规模突破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9%。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濑溪河、荣峰河、池水河得到全面综合治理,林木覆盖率达到44%。污水处理设施实现镇街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城区空气优良天数(PM10)常年保持330天以上。
“十二五”时期,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开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破除体制障碍,破解瓶颈制约,不断激发发展活力。行政审批、国有企业、投融资、财税体制、医药卫生等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成为全市五个创新驱动示范区之一,创新平台体系逐步构建,创新发展氛围不断增强。五年来,共引进超亿元项目161个、到位资金633.9亿元,进出口总额是“十一五”末的5.4倍,改革开放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格局。
“十二五”时期,是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民生支出达到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累计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87件。累计投入11.2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累计发放低保金2.6亿元,城镇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以均衡教育、基本医疗、文化体育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群众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在我区创业发展的境内外投资者、合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荣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全区人民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外部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整体乏力;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各方面困难仍然较多,经济企稳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内部来讲,虽然荣昌成功撤县设区,但我们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大、创新能力不足、服务业相对滞后、企业经营依然困难、社会事业发展压力大等矛盾和问题。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强化责任担当,树立新理念、谋求新办法、采取新举措,认真应对和解决。
“十三五”目标任务及
2016年政府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荣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也是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荣昌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撤县设区和高铁通车更为荣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将助推荣昌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为此,我们一定要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状态,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实现荣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团结、务实、创新、求精”新时期荣昌精神,立足新兴工业城市、生态休闲宜居区、现代农(畜牧)业示范区、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四大定位”,实施创新驱动、产城联动、合作互动、统筹推动“四大战略”,突出工业第一支撑、商旅第一活力、城市第一载体、畜牧第一品牌、民生第一目标、稳定第一责任“六大重点”,实现提质增量、全面小康、幸福荣昌“三大目标”。
“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0%;工业总产值实现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亿元;三次产业比优化调整为9︰65︰26。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四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基本建成。旅游、文化、商业实现融合发展,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大幅提高。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格局成型。以新兴工业、商贸旅游、特色农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城镇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城区建设提档升级,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建成渝西川东地区极具魅力的生态休闲宜居区。城市基础设施及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优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对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区域内主要水体水质总体提升,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初步建成绿色低碳美丽荣昌。
——社会治理创新成效显著。完善社会治理体制,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充分释放社会组织活力,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和网格化、数字化的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信息化和法治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人民福祉持续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民素质教育稳步推进,保持比较充分的城镇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及市委四届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区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紧紧围绕“四四六三”工作思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扎实开展“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年”主题活动,为实现“工业更强、旅游更特、城乡更美、农业更精、生态更优、文化更浓、社会更和谐”的美好愿景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同口径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实现上述目标,要以“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年”主题活动为统揽,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提质增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按照“12345”工业发展思路,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做优质量。培育壮大总量。抓住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有利时机,集聚优质资源增强对消费品(食品、眼镜、陶瓷、纺织)、装备制造、医药健康、节能环保四大主导产业的有效供给。坚持“抓大扶优不放小”,重点培育华森制药、洽洽食品、明珠塑料等10个有产业基础的龙头企业;奥福陶瓷、大友陶瓷、格德瑞重工、澳龙生物等10个有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鑫仕达科技、布尔科技等众多有市场、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85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确保格格乐食品、唯美陶瓷、泰胜风电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华森二期、科力电缆、澳蓝特家居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转型提升质量。围绕主导产业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产业发展,补齐产业短板,重点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园、潮汕工业园、眼镜产业园和夏布产业园建设,培育新的产业发展动能。加快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导企业投入100亿元实施技改升级项目300个以上,力争新产品产值实现180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2个以上。对产能过剩、生产落后的企业,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转移部分产能,采用兼并、重组、破产等方式,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帮扶降低成本。全面推行建设项目行政收费改革,减少审批环节,降低收费标准,规范中介收费,实施水电气价格改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深入落实《加快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兴工业十五条》等政策,修订完善《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二十五条措施》,加大税收、金融、资金等方面扶持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充分发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和银桥、兴农担保公司作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银行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实施“一企一策”分类帮扶,千方百计稳定企业生产。夯实发展平台。围绕“一区三园三基地”,充分利用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板桥工业园南拓片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广富工业园、荣隆工业园、盘龙夏布产业园五大重点平台建设,确保新征工业用地3000亩、完成平场3000亩、新建道路11公里。完成荣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包004—X4井等项目,加快推进中贵线永川至荣昌天然气输气管道、广富工业园110KV变电站、城镇电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二)着眼动力转换,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狠抓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大中小并举”“盘活与引进并重”的招商引资思路,完善领导带头招商机制,突出重点区域和产业,集中优势力量精准招商。切实加强与苏高新集团、上海闵行区政府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重庆潮汕商会、广东营养健康协会等平台资源,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及其产业链集群招商。力争全年实现一二三产业新引进合同资金20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其中,“一区三园”新引进工业类项目合同资金8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50亿元。深化重点改革。加强供给侧为主的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投资有效性,促进发展步入新阶段。抓住开局之年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项目,加快水利、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供给,稳定经济增长。全年拟实施重点项目110个以上,实现年度投资110亿元以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社会资本投资条件,大胆推进PPP模式,促进旅游、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促进“两提两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三证合一”,新增市场主体6000户以上。稳妥推进国企薪酬制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创新驱动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成果引进转化,培育新型研发平台。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继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成立1000万元“种子引导投资基金”。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利用创新中心、园区平台新引进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培育扶持市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市级科技创新型众创空间3个。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
(三)着眼重点突破,大力推进旅游特色发展。
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等复合型旅游。紧密结合填川移民文化,编制完成荣昌区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发展机制,做强万灵山旅游开发公司和陶都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公司,提升统筹运营全区旅游资源能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景区建设。围绕万灵古镇、荣昌陶文创园、古佛山旅游三大重点,全力推动景区项目建设。全面建成万灵福邸、万灵山移民文化公园、“花漾万灵”等项目,实施万灵大桥、“二郎滩”复线桥和万灵古镇旅游景区环线公路建设,启动“梦幻万灵”一期工程;完成安陶小镇一期、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主体工程、陶都博物馆改造、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古佛山水源生态工程、清方公路、古岚公路、景区停车场及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荣峰河“荣昌八景”项目建设。天主教堂实现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加强宣传营销。抓住“高铁经济”机遇,充分利用“万灵古镇号”成渝高铁列车的影响力,开展商贸、旅游、文化联动宣传,增强荣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周边区县旅游联动,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依托陶器、夏布、折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荣昌特色产品,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促进商贸、旅游融合发展。力争全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增长25%以上,接待游客突破360万人次。
(四)着眼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商贸繁荣发展。
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服务主导产业,加快建立各类设计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完善金融体系,加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引进力度。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在广富工业园规划建设荣昌综合物流园,形成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在板桥工业园、荣隆工业园规划建设园区物流中心,加快渝西国际商贸物流港项目建设,满足园区发展需求。加快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合理布局一批现代配送中心。转型升级传统服务业。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成投用农特产品电商产业园,升级改造畜产品交易网。打造陶器、夏布、美食、农特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五大电商平台”,力争电商交易额突破15亿元。促进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引导商场、专业市场向智能化、多样化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启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金科中央金街商业综合体,完成红星美凯龙、五洲国际汽贸城一期、吴家商业步行街风貌整治项目建设。围绕打造美食文化名城,加大滨河美食商业街培育力度,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特色街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企业50家,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实现74亿元,主城商圈营业额实现35.5亿元。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抢抓重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机遇,努力开拓欧盟、东盟等新兴市场。抓住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力争在金融、物流园区建设、夏布研发设计及外贸等方面取得合作。支持夏布、兽药、红茶、不锈钢制品、化工等企业技改升级和产品开发。深化国家级夏布苎麻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总部贸易、跨境电商。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加快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建设,积极承办渝西川东八区县第八次协作会,推进川渝多领域合作。
(五)着眼特色效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投入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契机,策划包装储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现代农业、工业、城市、旅游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启动高升桥水库扩容、玉滩水库左干渠和水库连通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投资5.2亿元推进濑溪河昌州至万灵段综合整治工程、荣峰河整治二期工程、黄桷滩水库渠系配套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投资91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9.83万亩,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质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以筹办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为契机,推进畜牧科技和畜牧产业发展。引进全国知名兽药、畜牧机械企业,支持现有饲料兽药企业兼并重组和科技研发,力争畜牧产业集群规模增长10%以上。发展笋竹深加工、林下循环经济,林业产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启动重庆智慧农业云平台试点建设,推动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建设。围绕互联网+畜牧产业集群,扩大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交易范围和规模,力争完成生猪线上交易500万头,实现年交易额70亿元,真正将其打造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国家级大市场。全面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县)创建,打造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公共品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40万亩。扩大水稻、麻竹、生姜、仔猪保险、生猪收益保险覆盖面,提供保险保额2.5亿元。设立“助农贷”融资补偿风险基金1000万元和农业发展引导资金1200万元,解决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融资难题。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盘活农村资产。
(六)着眼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完善规划体系。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注重城市文化传承与保护,突出城市配套功能完善,提升城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重点做好工业用地占比和布局研究,完成区域物流布局规划编制,开展村域现状分析及规划指引编制工作。推进地下管线、地下管廊、三维城市、数字城市规划建设。开展“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区情综合系统建设工作。加强城乡建设。全面启动“南大泸”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推进大足—荣昌—内江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投资4.1亿元完成广顺至安富、安富至荣隆工业园、双河至清江道路改造工程,实施大隆路荣昌段和万灵至峰高连接线道路改造工程,完成120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启动黄金坡濑溪河路项目,完善新区市政配套工程。推进成渝铁路扩能、市郊铁路二环线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投资3亿元新建光缆线路2600千米、4G基站(铁塔)230个,加快完善通讯硬件基础设施。调控土地出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加速城镇化进程,消化存量房产,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启动益民、华江国企棚改工作,完成城市棚改3.2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改造2910户。推进精细管理。加强市容环卫管理,坚持做到“七个一样”,继续保持城市管理全市领先。新增停车位800个,缓解停车难题。启动东湖海棠文化公园、新区城市公园项目建设。调整用地结构,适当增加工业、公共空间用地,争取用地指标4000亩。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生态文明。以环保“六件大事”为抓手,巩固环保“五大行动”“四清四治”成果,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绿色发展。扩建21个镇街垃圾收运系统,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部分镇街污水处理厂技改升级工程,完善镇街二、三级污水管网体系。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巩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实施玉滩湖和高升桥水库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及河流综合治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PM10)稳定在330天以上。
(七)着眼民生改善,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当期可承受、远期可持续”的原则,突出保基本、保底线,筹资21.6亿元实施基础改善、解危安居、医疗卫生、敬老扶幼、教育提升、群众文化、助农惠农、就业创业、公共安全等9大工程17项民生实事。巩固扶贫成果。确保扶贫班子不散、扶贫力量不减、扶贫干劲不停,将巩固扶贫成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整合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农业农村,改善边远农村和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因户施策,帮助发展产业。建立长效救助机制,防止困难群众因学因病返贫。发展教科文体卫。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认定。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校园布局。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及保育保教质量。推进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民办幼儿园区级管理改革两个市级试点项目。优化队伍结构,推进学科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专利申请1300件以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和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共建共享。争创全国武术之乡。深入挖掘和打造填川移民主题文化,积极发展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完成新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启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深化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启动区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加快区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建设,完成精神卫生中心综合楼建设,引入民营资金1.5亿元完成德济医院主体工程建设。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强化社会保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健康养老发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健全人力资源基础台账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促进更充分就业。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强平安建设。深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公共安全风险,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继续深化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强化社区矫正、社区戒毒、重症精神病患者救助、“三无”小区综合治理、社区专职巡逻及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工作。完成矫正帮教管理服务中心、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信访制度改革,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持续抓好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坚决防控较大以上事故、严防一般事故发生。
(八)着眼职能转变,大力推进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持续强化法治意识,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建立完善区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坚持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法定化,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强化服务增效。建立完善电子廉政档案,引导社会监督党风政风行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完成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现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加强群工系统推广运用,完善系统服务功能,切实方便办事群众。严格执纪问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规范干部权力运行。严肃查办贪污贿赂、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围绕重大决策部署落实、重点项目推进等重点工作强化督查督办,严肃查处推诿扯皮、推进不力、搞变通打折扣的单位和个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懈抓好工会、青少年、妇女、科协、残疾人、老龄、关心下一代、工商联、文联、社科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武装、双拥、档案、编制、人事、保密、地方志、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平台蕴育新机遇,新要求急需新作为。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奋力拼搏,为实现荣昌“三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区十六届人大八次会议秘书处 2016年1月15日印制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