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7-09-03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荣昌县第十六届一次

人代会材料之 一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29日在荣昌县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荣昌县人民政府县长 谢金峰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换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83万人民,按照“3456”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五大显著变化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是2006年的3.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253元,增长16.5%,是2006年的3倍;县级财政收入36.24亿元,增长20.7%,是2006年的10.9倍;工业增加值105.49亿元,增长22.6%,是2006年的4.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2亿元,增长45%,是2006年的7.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6亿元,增长18.1%,是2006年的2.4倍;进出口总值2.84亿美元,增长128%,是2006年的8.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95元,增长16.1%,是2006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356元,增长23.7%,是2006年的2.4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38个区县排位较2006年前进了4—5位。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品质明显提升的五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市政府正式批复荣昌为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北拓、东扩、西进、南延”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主骨架由2006年的14平方公里拓展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006年的14万人增加到26.5万人。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3%增长到42.7%。投入13亿元,新改建镇村公路1100公里,基本实现“半小时荣昌、20分钟镇村”目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成功创建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新建移动基站280个,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淘汰关闭3家水泥厂。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城镇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产业发展明显加快的五年。成功争取成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三大体系、三大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扶持发展了生猪、笋竹两大农业主导产业,一镇一品、多镇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强化招商引资,着力打造了生物科技、机电制造、轻工建材(照明电器和水暖卫浴)、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突出建设了老城区、北部新城“两大商圈”。重点打造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汇宇建材家私市场、五洲国际商贸城,不断完善水口寺、东门、民生、百安星城等农贸市场,积极扶持重百、新世纪、永辉、老百姓、苏宁、国美等连锁超市,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业态不断丰富,活力显著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民生明显改善的五年。在全市率先实施以扶助“贫弱困”、保障“医教乐”、关爱“老妇小”为主要内容的“333”惠民工程。五年来,完成民心工程41件,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一半以上。城乡学生免费享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中小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全部免费饮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免费提供3600部亲情电话。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大保险基本完善。初步建立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城市廉租房2406套、12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24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10万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6万人。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的五年。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完善了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和议事规则,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加强行政复议,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46个。整合应急资源,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相继开展“作风建设年”、“优化发展环境年”和“环境提升年”等活动,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改进。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市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45件、政协提案1777件,办复率100%。加强廉政建设,累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33件。五年来,招商签约项目1036个,实际到位资金230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最佳投资环境城市”。

2011年,是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先导,按照“3456”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一)兴工强县取得新突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双百工程”活动。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50%。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78亿元,增长47.7%。工业入库税金6.09亿元,增长18.5%。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户,累计达到311户。万元GDP能耗下降4%生产要素保障有力。成立了五大生产要素保障领导小组。加大电力协调力度,建成了黄金坡220千伏、吴家和荣隆35千伏变电站,全年没有出现拉闸限电。实施了张邓线天然气管道改造和城区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快速推进城东CNG加气站和城市天然气储气站建设,生产生活供气紧张局面逐渐得到缓解。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增加银桥担保公司资本金,帮助29户中小企业融资2亿元。全面清理处置园区土地,协商解除合同5个,依法收回闲置土地1宗,调整用地1宗,优化节约用地1200余亩。园区发展势头强劲。“一区三园”实现总产值300亿元,增长55%;实现增加值80亿元,增长24%;入驻企业285家,新建成投产13家。新建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道路7.2公里,天然气管网5.6公里。表面处理项目有序推进,电镀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广顺工业园、杜家坝工业园初具规模,盘龙、河包、吴家、荣隆等镇街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争取将荣昌工业园区确定为全市第11IT产业配套基地。招商引资签约90亿元,实际到位77亿元,增长73%。五大主导产业签约项目106个,实际到位66亿元。引进上亿元的项目20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1个。新项目投资强度每亩超过270万元,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园区产能不断提高。

(二)农业农村经济迈出新步伐。示范核心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县畜牧经济总收入突破80亿元,增长19%荣昌猪、渝荣Ⅰ号、外种猪基础母本达到13万头,全国率先实现猪人工授精全覆盖、全过程、全免费。21个基层畜牧兽医站投入使用,组建重庆首支动物疫情应急队。建成3个生物安全实验室、2个快速检测中心。生猪及其产品在全国率先实现RFID全程溯源,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实现电子视频全程监控。仔猪集中网上竞拍交易成功运行,生猪实现中远期交易。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初具规模。农业基础日趋完善。万福寺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玉滩水库及右干渠建设顺利推进。完成黄桷滩水库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北门水厂5万吨处理系统扩建工程。大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集中式饮水工程6处。完成7座小(一)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启动了金牛寺、工农、汉王等8座小(二)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改造广顺、吴家、盘龙、路孔等镇街中低产田1.7万亩。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升级。大力推进园区农业建设,建成12个市县级特色农业园区。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组织291家,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8家。积极推进农餐对接,成功与市工商联(总商会)餐饮商会、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公司签订生猪、白鹅产业发展战略协议。

(三)商贸旅游焕发新活力。市场拉动成效明显。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入驻率100%。汇宇建材家私市场中央精品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期工程基本完工。五洲国际商贸城已建成15万平方米。三大市场发展迅速,建成面积45万平方米,交易额突破32亿元。两大商圈提档升级。老城区已形成莲花街、南门桥、人民路步行街、昌州故里等“一圈多点”商业格局,各类购物、餐饮、娱乐知名企业进驻商圈,交易额突破12亿元。北部新区人气逐渐聚集,商业内容不断完善,交易额实现4亿元。新建“万村千乡市场信息化工程”终端平台25个,建设示范社区超市3个,规范化社区商业网点20个。家电(汽摩)下乡产品销售7.23万台,销售额2亿元,财政补贴2444万元,兑付率100%旅游服务日益提升。夏布、折扇、陶器等旅游商品上档升级,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成功举办首届海棠香国旅游文化节和第六届荣昌猪年猪节。“海棠香国·魅力荣昌”城市形象宣传片首次亮相中央电视台。新建成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各1个。接待国内外游客12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2亿元,分别增长36%39%。旅游服务综合满意度名列全市前茅。

(四)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全面完成镇街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严格规划管理标准,做到城市文化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努力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完成总体城市设计、中心城区控规整合、城乡空间资源调查与规划研究。完成北部新区、西部宜居区和黄金坡组团城市设计及控规编制。完成全县绿地系统、荣峰河、峰广路、高速公路沿线景观规划编制。城乡建设不断加快。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12万平方米,建成一批高品质楼盘。完成荣昌大道、东湖环湖路、北部新区三期支次干道等24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开工建设黄金大道。完成22处农民安置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益花园、南方花园两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昌州故里至滨河花园主干道立面整治工程。完成濑溪河儿童公园和高速路匝道景观工程建设。城乡管理不断提升。市容市貌基本实现“六个一样”,城市管理考核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全面启动“再三创”,城市管理向镇街延伸,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镇街全覆盖。全面推行镇街城镇管理季度考核,镇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迎宾大道、昌州故里、路孔烟雨巷分获重庆“最美大道10强”、“最美街区10强”和“最美小巷10强”。创建市级园林式单位5个、市级园林式小城镇1个、市级优秀城市公园1个。

(五)财税融资跃上新台阶。财税收入高位增长。一般预算收入19.87亿元,占县级财政收入的54.8%;其中工商税收6.67亿元,占县级财政收入的18.4%。基金收入16.37亿元,占县级财政收入的45.2%。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财政支出51.38亿元,增长24.6%。积极策划和包装项目,争取中央、市级项目财政性资金11.2亿元,增长42.6%。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积极推进“大平台建设”。启动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切实加强政府债务余额管理,确保到期债务及时足额偿还。融资工作逆势向好。全面规范整合政府性融资平台,平台公司实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兴荣公司、渝荣水务公司、棠城建设投资公司确定为一般类公司。积极应对宏观政策调整,加强政银企对接,融资到位资金16亿元,用于项目建设12亿元。金融业稳健运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2.88亿元。完善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存款余额155.57亿元,增长22.2%;贷款余额93.68亿元,增长32.9%;存贷比60.2%金融业实现利润3.98亿元,增长46.5%;纳税6840元,增长50.8%

(六)社会民生事业呈现新气象。教育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启动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撤并11所薄弱学校,新改建6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完成县职教中心迁建一期工程。高考上线率85.8%,高出全市13.8个百分点。成功举办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县长奖和首届建言献策县长奖活动。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科普示范县称号。申报科技项目72项,增长16%,获得专利授权158件,增长36%。科技创新贡献率47%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活跃。免费开放“两馆一站一中心”。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张培爵纪念馆和铜像落成并开放。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体完工。完成双向网改造及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成功承办全国少年柔道锦标赛。成功举办第七届县运会。新建镇街健身广场1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个、登山步道15公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启动了县中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工作。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住院报账比例和最高报销限额实现双提高。国策执行有力有效。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扎实推进濑溪河、池水河、荣峰河综合治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实施39个土地整理项目,新增2460亩耕地。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强化,出生率10.6‰,人口自然增长率2.38‰,中日合作家庭保健服务项目落户荣昌。九大民心工程顺利完成。完成1821套、9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启动三期工程。建成农民新村20个、巴渝新居3465户,改造农村危旧房5470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64公里,完成500公里农村生产生活便道建设。完成校安工程三期建设。实现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解决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城镇绿地面积2460亩、公园绿地面积2205亩。完成11000口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8.3万平方米。民生政策落实有力。首次为全县人民赠送新年礼包。农民万元工程深入推进,促农增收效果明显农村经济总收入90亿元,增长22.4%。累计办理农转城63944户、19157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5.62万人。城乡医疗保险参保68.7万人,参保率95.2%。五大保险共计参保62.97万人,征收基金5.2亿元。为39287名城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6896万元,为5108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生活补助金2380万元。为5267名五保户发放五保金1880万元。为留守儿童发放爱心书包22680个。为66名孤儿发放生活费44.1万元。对农村75岁以上老人发放100元保健金,将百岁老人每月营养金提高到300元。投入600万元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六个一”生育关怀和健康检查。免费饮奶工程扩大到农村民办幼儿园,受益人数达6.1万人。全面实施农村小学生“喝开水、吃热饭”工程。新建敬老院3所,新增城乡养老机构床位300张,新建7000平方米的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2%

过去的一年,我们还狠抓了工会、青少年、妇女、科协、残疾人、老龄、关心下一代、工商联、文联、社科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武装、双拥、档案、人事、编制、审计、保密、地方志、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抓住了跨越发展、提速升位的机遇,开创了荣昌发展的全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任老领导、老同志辛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县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在我县创业发展的境内外投资者、合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荣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向全县人民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荣昌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城乡建设步伐虽快,但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尤其是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群众诉求不断增多,财政收支压力仍然很大;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以一流的勇气和魄力,一流的作风和斗志,攻坚克难,拼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上月召开的县十三次党代会,绘就了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提质争位的前进号角。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我们面临时不我待的新机遇:一是世界经济复杂多变,中国发展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二是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中国经济必将朝着更加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三是西部大开发正式进入新的十年,国家的支持政策必将逐步加大。四是《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正式实施,荣昌的战略优势进一步凸显。五是作为千亿级的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荣昌将享受到系列支持政策。六是重庆更加重视重点门户县的发展,荣昌将争取到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七是成渝客运专线开通,对荣昌集聚生产要素将发挥重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国家宏观政策在短期内没有大的调整,继续有保有压。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压力不断增大。三是随着交通格局的变化,荣昌区位有边缘化的趋势。四是资源要素越发紧张,尤其是土地、资金、天然气、电力等瓶颈制约加大五是人才支撑乏力,特别是经济人才、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六是民生事业任务重,财政刚性支出压力大。七是一些部门抓落实有畏难情绪。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们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的五年。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3456”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发展转型、城市转型、交通转型、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跨越发展、提质争位,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的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力争撤县建区。

奋斗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达到45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两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一半以上。城市骨架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以上,户籍城镇化率达到60%。实现“20分钟重庆、40分钟成都”,基本建成渝西川东区域交通枢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社会管理更加完善,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各位代表!未来的五年,是我们再创辉煌的五年。我们将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小”“多”“少”“强”“优”六字做文章。

(一)围绕“大”字做文章。做优做强,首先要做大。一是做大工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发展壮大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工业区域布局。突出抓好“一区三园”建设,激活园区人气,促进园区全面发展。力争工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一区三园”产值超过1000亿元。二是做大农业。基本建成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畜牧经济总收入突破120亿元。着力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农业“一镇一品”。再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体系。三是做大商贸旅游业。提档升级老城区和北部新城“两大商圈”,全力扶持“三大市场”建设,力争三大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00亿元,精心打造昌州故里特色美食街,建设渝西川东购物中心。依托路孔古镇,打造成渝两地郊外旅游目的地。四是做大城市规模。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继续推进老城区改造提档,不断完善北部新城功能,突出黄金坡组团开发建设。五是做大财政“蛋糕”。坚持“增收入、控支出、强预算、重管理”原则,积极培植税源,加强财税收入征管,确保县级财政收入突破60亿元。

(二)围绕“小”字做文章。促进共同富裕,关键是缩小差距。一是缩小县城与主城差距。高标准建好城市,不断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开发建设荣昌。大力发展教育,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培养名师,打造名校,不断缩小与主城教育资源差距。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大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二是缩小场镇与县城差距。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城镇管理,着力建设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精品小城镇。以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病险水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加大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力度。三是缩小农村与场镇差距。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四是缩小贫富差距。最大限度让利于民、还富于民,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发展和完善开发式扶贫机制。

(三)围绕“多”字做文章。一是确保就业岗位多。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稳定和促进城乡就业新发展微型企业2500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户,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基本建成创业荣昌。二是确保农民收入多。坚持“农业生产园区化、农业发展产业化”,再建8个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五大特色产业园。充分利用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等契机,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三是确保社会保障多。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医疗保险全市统筹,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提高保险待遇。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普通商品房、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相协调的住房保障体系。四是确保社会福利多。发展社会救济、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事业。完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和特殊对象的社会救助和服务。探索建立丧失劳动能力、自理困难残疾人救助机制。加快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四)围绕“少”字做文章。一是减少贫困人口。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加大对市级贫困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投入,加快整村脱贫与连片开发,动态跟踪农村贫困人口并进行针对性扶贫开发,确保提前一年消除市级贫困村。二是减少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三是减少安全事故。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加强药品生产、批发企业源头管理,努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监管,坚决查处使用落后技术和设备。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大力实施道路安保工程,强化交通安全源头管理。

(五)围绕“强”字做文章。一是强化教育均衡发展。以建设渝西川东教育高地为目标,健全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学前教育规模,规范学前教育办学条件。积极支持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发展。二是强化文化阵地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实现县城有国家标准一级文化馆、一级图书馆、一级档案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书城、全民健身中心,镇街有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村(社区)有文化室,构建县、镇街、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三是强化文化产业发展。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深入挖掘海棠香国文化、辛亥革命历史文化、移民客家文化、子庄文化、“荣昌四宝”等文化精髓。四是强化群众文体活动。以建设渝西川东文化高地为目标,丰富全民文化。围绕重大纪念日、重要节庆开展群众性活动。五是强化文物保护传承。加大对路孔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富市级历史文化街区的挖掘与保护。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六)围绕“优”字做文章。一是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提高执行力,切实解决“中梗阻”,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文风、会风,把有限的时间用于深入基层解决具体问题。二是优化城市环境。深入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建成“三河六岸”景观长廊。成功实现“再三创”。三是优化要素环境。加大土地复垦整治和“地票”交易工作力度。加大电力协调,确保不拉闸限电。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积极开辟新气源。广开融资渠道,不断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

三、届首之年政府的五项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现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市委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坚持走民生导向,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强兴工业,突出抓好五大主导产业;坚持壮优特色,突出抓好现代畜牧业、三大市场和城市建设;突出抓好财税增收和社会民生事业;坚持以身作则,突出抓好作风转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5%以上;县级财政收入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30%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今年,要完成10件民心工程。1.完成C级、D级危房改造各2000户,完成2076户棚户区安置房建设。2.实施森林工程9.2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3.免费发放10万亩高梁种、20万亩油菜种。4.完成8000户农村沼气池建设并提供技术服务。5.建成300公里农村人行便道,新改建200公里农村公路。6.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1万户入户管道安装。7.建成两座CNG加气站,建成12万立方米天然气储气罐。8.开展“万名志愿者牵手万名留守儿童”活动,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家长进行培训,实施农村非寄宿制贫困学生“爱心午餐”工程。9.确保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10.完成吴家、直升、清升、远觉4个敬老院建设,完成26个村卫生室建设。

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强兴工业,突出抓好五大主导产业。

夯实工业基础。围绕“一区三园多点”工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承接产业功能,加大水、电、气、用工、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和协调力度。出台园区企业人力资源保障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武城110千伏变电站和安富片区电网改造。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表面处理、物流工业园、园区道路及标准厂房建设步伐。新建6公里园区道路及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平整土地1500亩。突出五大主导产业。全力落实“1555”工业发展举措,着力打造生物科技、机电制造、轻工建材(照明电器和水暖卫浴)、电子信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千亿级承接沿江产业转移示范区。用好用活1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30%强化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五大主导产业领导小组作用,坚持“招大商、大招商”,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和联动效应。完成招商引资新签项目4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认真策划、包装、申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现有工业企业。全年新开工项目100个,实现工业投资100亿元。

(二)坚持壮优特色,突出抓好现代畜牧业、三大市场和城市建设。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加快实施种猪中远期交易。大力发展以猪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养殖示范基地。建立集种猪繁育、生猪饲养、饲料生产、兽药供应、技术服务、食品加工于一体的生猪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畜牧经济总收入实现90亿元。强化园区农业建设。以园区农业建设为契机,加快12个市县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向园区聚集。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努力推进“企业联村”工程,充分发挥企业的融资、人才和资源优势,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力争新培育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3—5个、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1个。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洪水风险管理和河道岸线管理,继续加强场镇堤防工程建设。启动高升桥扩建中型水库、海月小(一)型水库前期工作。启动濑溪河上下游堤防专项整治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大清流河、小清流河、新峰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完成小(一)型和部分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工程。加强农排水渠维修管护工作。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05亿元。

2.加速发展商贸流通业。突出抓好三大市场建设。启用汇宇三期小商品批发市场,加快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二期和五洲国际商贸城建设,三大市场新增面积24万平方米,交易额突破50亿元精心筹办渝西川东地区建材家居博览会、房交会、精品美食文化展、荣昌特色年猪节等综合性展会。提升两大商圈水平。加速老城区商圈发展,启动黄桷树广场建设。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荣滨路沿线商贸企业发展。加快北部新城商圈建设,启用百安星城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业,完善各项商业便民服务。推动特色(乡村)旅游发展。启动路孔大荣水寨和濑溪河旅游观光项目,建设“十里水乡生态长廊”,打造古佛山、岚峰森林公园、河中岛景区,促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让老百姓周末生活更加丰富。大力提升荣昌美食特产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3.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突出抓好城市功能完善。严格执行新修编的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完成成渝客运专线站前广场设计和东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完成万福寺水库风景旅游区策划、岚峰森林公园规划和电力专项规划。完成昌元、昌州城区管网规划。建成县行政中心。开工建设荣昌大剧院。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启动荣峰河综合整治、濑溪河喷水景观工程。启动昌龙立交桥桥头公园、成渝高铁生态修复、成渝高速荣昌过境段沿线森林景观工程。完成黄金大道建设。结合东湖、濑溪河湿地公园开发,科学规划黄金坡组团,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景观构筑物,将黄金坡组团打造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促进村镇建设发展。进一步理顺城镇管理体制,推进城镇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文明化和一体化突出双河、安富和盘龙等市级中心镇建设,加快吴家、仁义等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支持其它镇建设。依托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做强做优“东西南北”城镇发展片区。加快推进已撤乡的场镇改造。扶持边远场镇建设,发挥“门户”效应。

(三)突出抓好财税增收和社会民生事业。

1.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税,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县级财政收入完成42亿元。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调整完善县对镇街的财政管理体制,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范围,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继续做好政府投资评审,加强专项资金监管,探索开展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确保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全力保障民生支出,缩小贫富差距。

2.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做优做实兴荣公司、宏业公司,组建园区建设融资新平台,增强融资造血功能和偿债能力。积极化解政府性债务,确保政府性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加强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贷款增长25%以上,确保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完善农村“三权”抵押,逐步增长农村发展资金,缩小城乡差距。

3.稳妥推进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完成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广顺、安富和荣隆电网改造。基本完成黄桷滩水库移民,开工建设枢纽工程。推进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试点工作。新申报复垦土地1.2万亩,实施6000亩。切实关爱留守儿童、孤儿和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加快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启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前期工作。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加强农民工培训,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4.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调整学校布局,逐步化解农村薄弱学校。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激励机制,实现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推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改扩建2—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启动荣昌中学新校区前期工作。

5.快速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开工建设三级医院,新建昌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提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水平,努力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社区),大病不出县”。积极引进高级医疗卫生人才,切实提高医疗水平。

6.努力推进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合理构建文化产业总体布局。继续推进农家书屋、“村村响、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坚持文化与旅游结合,重点打造大荣水寨、昌州故里、香国古城等集生态旅游、景观长廊、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载体。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坚持以身作则,突出抓好作风转变。

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深入推进作风转变。一是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民主科学决策,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工作,扩大重大决策活动中公民的参与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认真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二是建设高效政府。出台重要工作倒逼管理办法,不折不扣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不断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明晰权责,防止政出多头,做到令行禁止。严格执行“三项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和“亮牌”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三是建设服务政府。严格执行“首接首问”制,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切实转变工作态度,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四是建设务实政府。大力精简会议,严格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坚持“三问于民”,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继续保持勤俭节约,降低行政成本。五是建设廉洁政府。进一步完善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转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政府投资等领域的监管制度,严格执行公共资源交易程序。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坚决预防和惩治腐败,建设“廉洁荣昌”。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懈抓好工会、青少年、妇女、科协、残疾人、老龄、关心下一代、工商联、文联、社科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武装、双拥、档案、编制、人事、保密、地方志、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位代表!回顾过去,上下同心,和谐奋进,我们成就辉煌;展望未来,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为实现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县十六届一次人代会秘书处 201223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电子政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