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月9日在重庆市荣昌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区长程晓阳
各位代表:
我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荣昌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期间,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区域竞争更加激烈,多重挑战交织叠加。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变化,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我们举全区之力,“撤县设区”圆梦、“成渝高铁”通车、“潼荣”高速公路开工、“市级高新区”成功创建,谱写了荣昌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机遇、强投资、稳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大机遇,加快资源要素集聚。强化投资拉动,累计实施重点项目51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8.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2.2%,高出全国、全市近4.9、0.5个百分点。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12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工业增加值182.35亿元,是2011年的1.7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3亿元,是2011年的1.28倍;实际利用内资231.31亿元,是2011年的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亿元,是2011年的2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23元,比2011年增长5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5元,比2011年增长71.4%。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3.3∶62.3∶24.4,二三产业占比提升2.2个百分点,呈现协调并进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招商、建平台、突重点,实体经济不断壮大。累计引进项目1065个,亿元以上项目194个。构建“一区三园三基地”工业发展平台,园区建成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85家。工业总产值完成860.7亿元,是2011年的2.1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5%。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以万灵古镇、荣昌陶文创园、古佛山景区三大板块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旅游经济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0%、25%。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建设成效初显,“三大市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89.73亿元,年均增长10.4%。以抓工业方式发展农业,初步构建具有荣昌特色的“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70亿元,畜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123亿元。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改革、求创新、促转型,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三去一降一补”,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联合大北农集团共同打造国家生猪市场,交易范围全国覆盖,年交易额突破280亿元。全面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主体突破4.7万户,比2011年增加近2.6万户。逐步规范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国有公司助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城市、重庆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成畜牧科技创新中心和荣昌创新发展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拥有市区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2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统筹、夯基础、提品质,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北部新区、西部宜居区全面建成,黄金坡新区骨架成型,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3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42.71%提高到50.8%。“三河六岸”全面整治,“七个一样”深入人心,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获批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荣峰河国家水利风景区,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宜居的城市形象更加凸显。镇街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新建农村集中式水厂32座。新建农民新村75个,改造棚户区43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2.34万户、188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国省道102公里、农村公路1137公里,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均为100%,黄桷滩水库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投用。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民生、促和谐、保稳定,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筹资63.2亿元,实施110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大力弘扬新时期“荣昌精神”,深入挖掘“填川移民”等传统文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实现135.7万人次,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03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4亿元、支出医疗救助金6789万元。平安建设不断深化,连续84个月无群众到市重复集访、进京非正常上访,连续79个月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工作连续14年荣获全市先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抓法治、促廉洁、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联系群众更加紧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探索实施“十公开”制度并在全市、全国部分省市推广。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区、镇街两级行政权责清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完善便民服务三级体系,政府职能有效转变。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区委的领导下,班子精诚团结,干部群众同心同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才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只有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着力破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形成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切实增强工业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才能形成支撑全面发展的雄厚实力;只有始终坚持城乡统筹,牢固树立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理念,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才能形成科学发展的无穷魅力;只有始终坚持民生导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遗余力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才能形成共享发展的持久活力。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实现了十六届政府的圆满收官。
(一)经济增长持续稳健。
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综合施策,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8%。全力以赴发展实体经济。扎实开展“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年”主题活动,认真落实“企业减负30条”,完善《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二十五条措施》,落实财税扶持资金7.5亿元,聚力推动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强化项目投资。实施重点项目149个,年度完成投资11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1.51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9.35亿元,增长20.6%。设立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重大项目储备。积极主动狠抓招商引资。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季”活动,推行产业垂直整合招商模式。全年共引进项目270个,合同资金310亿元,到位资金2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2个,合同资金150亿元,到位资金101亿元。
(二)工业经济提质增量。
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860.7亿元,增长13.1%。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强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征地3616亩、土地平场3500亩,新建道路11公里、雨污管网18.6千米。盘活园区闲置土地100亩、闲置厂房6.7万平方米。“一区三园三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640亿元,增长16.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4.4%。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812.64亿元,增长14.5%。其中,消费品工业306.68亿元,增长22.5%;装备制造产业252.44亿元,增长10.7%;生物医药产业78.99亿元,增长21.6%;节能环保产业66.65亿元,增长24.1%。主导产业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6.7%。转型升级成效显现。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9%,新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产品66个,新产品产值达180亿元。企业帮扶有力有效。扎实推进“百名中层干部进百企”活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困难231项。筹资1.6亿元成立节能环保等股权投资基金。投入4500万元,联合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融资2.8亿元。落实社保政策,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1.1亿元。工业气价下降0.71元/方,工业电价下降0.11元/度,为企业节约成本4500万元。工业用电、用气分别增长12%、8.5%。
(三)商贸旅游日益繁荣。
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企业54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5%。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台湾大润发正式开业,红星美凯龙、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手车市场主体完工,渝西国际冷链物流港等项目加快推进。盘活存量商业综合体,整体打造夏布时尚小镇。国家生猪市场、农特电商产业园、互联网+电商产业园、“在村头”等平台快速发展,电商企业及个体达1400余家,电商交易额突破15亿元。景区建设加快推进。万灵福邸、万灵影视基地、花漾万灵、移民文化公园基本建成。安陶小镇、荣昌陶博物馆片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主体完工。古佛山水源生态工程、主题村落民居改造及景区道路建设等全面完成。旅游总收入实现9.8亿元,增长31.5%;接待游客365万人次,增长25.8%。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新增外贸企业18家,常年进出口企业达69家。实现进出口总额6.66亿美元。夏布、兽药、不锈钢制品等产品市场拓展至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荣昌夏布时装发布会。
(四)农业农村稳步发展。
扶贫成果有效巩固。出台《脱贫户长效帮扶机制》,投入4536万元完善脱贫村基础设施,重点解决脱贫户危旧房改造、患大病救助等难题,确保脱贫户稳定脱贫。农牧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天兆猪场等一批标准化、现代化猪场建成投用,饲料兽药、精深加工等上下游产业不断延伸。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建成重牧硅谷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纳入科技部专家评审。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启动高升桥水库扩容前期工作,玉滩水库至万福寺水库连通等工程加快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9.6万亩,整治山坪塘846口、病险水库13座,治理水土流失11.44平方公里。建成“双高”优质粮油示范带18万亩。农业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区建设任务。农村产权制度、农业水价、供销合作社等改革扎实推进。新增家庭农场25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50万亩。新流转土地8600余亩、适度规模经营度达到52%。
(五)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乡规划日趋完善。完成城乡交通、城市综合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规划。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推进黄金坡新区、高新区等功能规划。城乡建设卓有成效。“荣昌八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投入13.5亿元,推进“潼荣”高速公路荣昌段建设工作,改造国省道35公里,建设农村公路223公里。曾家山煤矿棚改全面完成。城乡管理不断强化。开展城区交通综合整治,新增停车位821个。投入1700万元,用于农村垃圾治理设施购置和运营。获批用地指标5000亩。完成土地整理项目9个,新增耕地4071亩。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扎实开展环保“五大行动”,深度治理17条河流,高升桥水库饮用水源达标率100%,镇街饮用水源达标率92.9%。完成13个镇街污水处理厂技改。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重点村31个。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583辆。城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六)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供给侧改革成效初显。建立“1+2+X”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关闭煤炭企业17家、钢铁企业2家,去除煤炭产能107万吨、钢铁产能9万吨。调控建设用地规模,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货币化安置等方式去存量商品房72.84万平方米。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通过降社保费、降水电气价、融资帮扶等,帮助企业降成本。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有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扎实推进“营改增”。清理规范行政审批项目349项并全部实现网审平台办件;强化建设领域并联审批,提速70%。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6072户。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封存车辆213辆,节支率7.09%。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出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建设新兴工业城市人才支持政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院士工作站1个,市级科技型企业达53家,完成专利申请1450件。181家科技小微企业入驻创新发展中心等孵化平台。荣昌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
(七)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筹资19.7亿元实施34项民生实事。教卫文体稳步提升。完成宝成初中、联升小学等11所学校新(改)建工程。成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认定。新建立区级医疗联合体2个,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加快建设。“四馆联盟”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334场。出版《棠城书系》近20部。“户户通”工程累计安装完成2.53万户。成功举办2次国家级、5次市级体育赛事。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1%。征收社会保险基金9.79亿元,落实各项社保待遇19.94亿元。完成昌州、广顺等9个镇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比对机制。支出医疗救助金1794万元,实施临时救助1939户次。18650名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社会治理持续加强。深化政法综治“三基”建设,投入9500万元启动25个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项目建设,新建基层法庭3个、中心检察室1个、二级消防站1个,完成看守所和5个司法所改扩建,完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配备镇街网格员1823名。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3.56%,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78%,实现“三类恶性案事件”零发生和“六个坚决防止”目标。
过去的一年,我们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章党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55件、政协提案187件,满意率100%。强化执纪问责,立案175件、处分191人;查处“吃拿卡要”“懒政怠政”问题30件51人。加强审计监督,查出违规金额2.75亿元,审减工程投资3561万元。同时,工会、青少年、妇女、科协、老龄、关心下一代、工商联、文联、社科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民防、武装、双拥、档案、编制、人事、保密、修志、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市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展现了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沉着应对、善抓机遇的无穷智慧,精诚团结、一心为民的强大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荣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全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区域、行业和企业走势分化,新老问题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自身内部来讲,依然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工业经济支撑作用不够,三产占比偏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偏弱;二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中高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创新氛围不浓;三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缺乏,居民休闲健身场所不足,农村交通便民设施欠账,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四是部分机关事业人员进取精神不强,主动服务意识和谋事创业能力不够,部分单位存在“中梗阻”“踢皮球”等现象;五是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快,新常态下组织经济工作方式亟需改进等。对此,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务实勤勉、敢于担当,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认真应对并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打算
各位代表,刚刚闭幕不久的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绘就了“三个更高”和“五个新”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力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前进号角,开启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荣昌未来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全面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创新驱动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有利于荣昌乘势而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特别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推进和重庆自贸区的设立,荣昌将迎来“借势”发展的重大机遇。三是荣昌将集聚更多发展资源。撤县设区、高铁通车、国家高新区创建、“潼荣”高速公路的加快推进,为荣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四是近年来的大发展,荣昌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特别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们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将助推荣昌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为此,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不断开创荣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经济增长新方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奋力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推动荣昌各项事业全面加速提质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突破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同口径增长9%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8∶62∶30;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0%;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幸福和安全指数不断提高。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围绕建设新兴工业城市,坚持在做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在加快发展中提高质量,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600亿元。按照“行业领军企业+科技成长企业+核心配套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轻工陶瓷、兽药饲料、环保建材五个三百亿级工业集群。着力推动电子、模具、眼镜、纺织、生物科技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引进培育新型材料、核心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核心区面积达到22.7平方公里。培育一批十亿级骨干企业,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新增上市公司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0家。加强品牌建设,发扬“工匠精神”,新创建市级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
(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城乡统筹、舒适宜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城镇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舒适健康之区。高档次开发黄金坡新区,有序推进南部新区和东湖片区开发,到2021年城区建成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人。加快构建“三铁四高”对外骨干路网,打造渝西交通枢纽。提档升级城镇、农村路网,畅通重要交通节点,实现“半小时荣昌、20分钟镇村”。扩大城市公交车开通范围,提高自然村通达客车率。建成一批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显著改善城乡发展条件。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立体综合开发,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提高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加强城市城镇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区。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立足服务成渝城市群,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设计研发、检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业。到2021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扩大加工贸易、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规模,争取设立海关办事处,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国家生猪市场等平台为依托,培育发展功能性结算中心。立足传统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夏布时尚之都、陶器之都、美食之都。推动文、体、医、旅融合发展,引进高端医疗机构打造“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医养居一体的养老产业。围绕万灵古镇、荣昌陶文创园、古佛山景区三大重点,打造渝西川东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1年,力争创建5A级景区1个、新评定4A级景区2个。
(四)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
树立“全国畜牧看荣昌”品牌,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努力打造畜牧科技资源集聚高地、现代畜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高地、畜牧专业市场集聚高地、全国农牧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畜牧科技城。到2021年,国家生猪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围绕交易的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规模超过500亿元。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用工业化方式做优做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围绕“2+N”优势特色产业,打造“香海棠”荣昌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到202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80亿元,畜牧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00亿元。
(五)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国企、财税、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动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积极融入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重庆自贸区建设,增强新兴战略支点功能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深化拓展与商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基金等的招商合作,力争在引资、引智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实施“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筑牢渝西门户生态屏障,构建城区“三水相连、三山相望”的生态空间格局,打造成渝城市群宜居首善之地。倡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强化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绿色经济。加大生态绿化力度,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生态镇街、美丽乡村和绿色庭院。加强高升桥水库、濑溪河、古佛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完善自然生态体系。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严格环保执法和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七)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按照“五个坚持”原则,每年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重点补齐教育、卫生和文体事业短板。坚持政府主导、教育优先,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到2021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基本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发展特色专科和高端医疗服务,力争到2021年创建1家三甲医院和一批区域特色专科医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黄桷树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和沿濑溪河生态体育公园,打造黄金坡现代健康文化小镇。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实现更充分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福利和救助水平。持续巩固扶贫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2017年政府的重点工作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现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历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区第十四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年”主题活动,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为实现“三个更高”“五个新”的宏伟蓝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定经济增长。
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扎实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年”主题活动,集中精力狠抓工业经济、商贸旅游和现代农业发展。修订出台《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完善产业扶持、财税金融、创新创业、人才引育等支持政策,为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领导带头招商,更加注重以商招商、集群招商,重点围绕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区域,突出五大工业集群及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攻坚。深化拓展与康美集团、苏高新集团、广东省营养健康协会、潮汕商会等平台的合作,力争全年实现一二三产业新引进合同资金24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80亿元以上,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个。其中,新引进工业类项目合同资金12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继续保持投资拉动。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全市产业方向,谋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全力争取全国货运机场布局荣昌。加快“大内”高速公路、市郊铁路西环线、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潼荣”高速公路荣昌段建设,实施G348荣昌段改造(板桥园至安富)一期工程,形成城市第二通道。完成邮亭至荣昌天然气管道建设,推进荣昌页岩气项目建设。全年拟实施重点项目16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以上。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强煤炭、钢铁等重点关停企业后续工作,去除一批过剩产能;采取出售、转让、租赁、招商合作等方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主动进行市场出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科学调控土地供应,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多措并举去房地产库存,重点降低商业房地产存量;稳妥化解不良金融资产,帮助企业置换高息债务和直接融资,严厉打击、坚决遏制非法集资,防控金融风险;严格政府债务管理,积极争取存量债务置换,确保政府债务绿色可控;深入落实“企业减负30条”,深化电力、天然气等领域价格改革,降低企业要素成本;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社会资本广泛进入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预决算信息制度化公开,建立完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做好营改增后收入划分改革工作。深化国企分类改革,规范企业管理。支持国有企业拓展投资领域,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加快实体化进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登记制度改革,支持“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重庆自贸区建设,争取设立检验检疫监管点和综合保税仓库。促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新增外贸企业10家以上。推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在综合物流园、智慧城市、夏布外贸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更多合作。办好渝西川东七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推动渝西川东各领域合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国家高新区建设,突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整合市畜科院、西南大学等资源,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筹建中国畜牧业现代化研究院。深入落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建设新兴工业城市人才支持政策》,财政创新投入1亿元以上。继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科技型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70家,力争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建成市区级企业技术(产业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件以上。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
(三)着力推进工业集群发展。
强化工业经济第一支撑,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970亿元,增长13%。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集群化发展目标,突出区域分工与产业板块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眼镜产业园、医药健康产业园和夏布产业园五大产业板块,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75%。夯实拓展发展平台。设立2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加快板桥园南拓片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征地拆迁平场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节能环保产业园一期道路、荣隆园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广富园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园区新征用地1600亩、完成平场3000亩、新建道路9公里。推动产业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科莱博眼镜、联荣智能模具、海大饲料、科力电缆、长江环保设备、丰凯纸制品等28个项目,加快推进吉青电缆、华森制药二期、澳蓝特家居等15个项目建设,确保唯美陶瓷、奥福陶瓷、起跑线食品、格格乐食品、华业塑胶、大鸿农牧机械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民营发展资金的撬动作用,重点引进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高科技生物医药和新型材料等行业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加快金迈博生物人源化抗体、立克生物微生态产业化示范基地等项目落地。新申请市级高新技术产品20个,新产品产值实现210亿元。帮扶企业脱困解危。深化“百名中层干部进百企”活动,坚持因企施策、精准帮扶。严格落实营改增扩面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和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积极兑现社会保险相关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大力推行并联审批,减少审批环节,清理规范涉企中介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发展金融租赁等新型业态,充分发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和银桥、兴农担保公司作用,用好“经保银贷”“助保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企业40家。转型升级传统服务业。加快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实现错位发展。重点培育和建设滨河商业特色街、昌州故里、熊猫猪美食广场、高铁站场美食展销区等特色商业街区。编制“美食之都”发展规划,组建美食发展集团,成立行业协会,制定地方标准,加快建设“美食之都”。加快舟山海产品集散市场项目落地,打造西南地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国家生猪市场,力争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启动全国生猪产业金融结算中心建设。组建国家级第三方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发展互联网+电商产业园、农特电商产业园、中国畜牧产品交易网、“在村头”等电商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启动广顺综合物流园建设,建成50个以上末端公共配送网点。积极支持银行、保险业发展,积极引进资产管理公司落户荣昌。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咨询、康复保健等大健康服务业。提速发展旅游业。突出万灵古镇、荣昌陶文创园、古佛山景区三大重点,大力推进梦幻万灵、弘道乐园、鸦屿水街及古驿道等项目建设,建成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完成古佛山景区二号环湖路、半山商业街及接待中心建设;万灵福邸、安陶小镇、夏布时尚小镇正式开街。围绕休闲体验及农耕文化,包装引进一批特色鲜明的重大旅游项目,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综合利用传统、新兴媒体强化旅游形象宣传,创新通过举办节庆赛事活动、走出去精准营销、请进来参演影视剧等方式加强旅游营销,不断提升荣昌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探索建立农牧产品生产标准,打造荣昌农特产品“香海棠”公共品牌,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行“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模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持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激活农村资源资产。做优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打造“华系”种猪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上下游产业,力争畜牧产业集群规模增长10%以上。研发麻竹生物制品,林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围绕特色产业制定完善一批地方性、专业化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数量达180个以上。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园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度达到53%,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达到55万亩。深入推进“助农贷”、农业项目担保等贷款新产品,无抵押贷款达到1.2亿元,农业保险保额达到7亿元。推广“猪—沼—竹(果、蔬)”等种养循环模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力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包装、储备、实施一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2亿元实施濑溪河堤防综合整治项目,投资7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6万亩,投资4600万元整治山坪塘1000口,投入3500万元修建农村生产生活便道300公里以上。
(六)着力推动城乡发展。
切实抓好城乡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引领和控制作用。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山水园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及镇村等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投资5亿元持续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建成“荣昌八景”,建设黄桷树广场。投入16.3亿元,实施万灵古镇“两桥一联线”景区旅游环线项目,完成大隆路、清古路等项目建设,建设国省道9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加快推进全市“小康电”示范区建设,投资50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调整用地结构,增加工业和公共空间用地,争取指标4000亩。推进国企棚改工作,完成城市棚改1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1300户。高档次开发黄金坡新区。加强黄金坡新区规划建设,投入3.9亿元新建黄金大道西延段、濑溪河路(一期)、玉带路西段、马鞍山等道路及城市基础设施,完善黄金坡新区城市骨架,为新区开发奠定基础。引入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资源打造现代健康文化小镇。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实行城区管理街长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交通综合整治,规范夜市烧烤、游摊、车辆停放等城市管理秩序。完成人民公园地下车库建设,城区新增停车位800个以上;科学设置标识标牌和信号灯,缓解停车、行车难题。
(七)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文明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境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建设。严格管控生态空间,加强产业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管。深化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完善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对与防范体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增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森林公园。深化区镇村三级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持续推动次级河流整治。完成玉滩湖(高升桥)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濑溪河水环境治理工程。继续实施荣峰河综合整治项目,消除荣峰河城区段黑臭水体。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城区扬尘污染、餐饮油烟、露天焚烧等治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PM2.5)天数达到292天以上。全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镇街二三级雨污管网改造。启动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镇街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农村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0%以上。
(八)着力增强人民福祉。
滚动实施民生实事。坚持不懈抓好民生工作,筹资22.2亿元,滚动实施24项重点民生实事,着力推动基础改善、解危安居、医疗卫生、敬老扶幼、教育提升、群众文化、助农惠农、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民生事业发展。全力开展“12.27”地震受灾危旧房改造工作,确保每位受灾群众有安全房屋居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安装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保障设施100公里。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孕妇产前出生缺陷筛查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工程。开展职业培训2600人,发放扶持创业贷款8000万元。推进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建设,安装视频监控430个。建成荣昌区驾驶员科目三智能化考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修订完善学校网点布局规划。实施后西小学、万灵中心校等7所学校新(改)建工程。推行城乡融合、集团化办学模式,成立玉屏小学、后西小学等教育联盟。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和交流力度。推进学区管理体制改革和民办幼儿园区级管理改革两个市级项目。创建一批农村学校特色课程工作室,推进荣昌中学等学校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联合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完成区人民医院应急中心、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设,启动新中医院、广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妇幼保健能力,鼓励执行全面两孩政策。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开工建设区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和美术馆。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企业,打造陶器、夏布文化产业集群。支持荣昌本土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开展文化惠民消费活动。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新命名一批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加快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节目播送和自办广播电视节目全高清建设。实施沿濑溪河生态体育公园项目,完成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积极承办国家级、市级体育赛事,成功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推动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2000人。严格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强化社保基金监管。修订完善低保条件认定办法,强化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促进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运营。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
(九)着力加强社会治理。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加强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与结果运用。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疑难信访问题化解,实现“六个坚决防止”目标。强化特殊人群救助服务管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治安防控网精细化管理。综合应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安置房、“三无”小区综合整治和综治中心一体化机制运行。建设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成禁毒教育基地。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防范预警、应急响应、有效处置的能力。强化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生产“1+0”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大排查大整治,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控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强化安全技能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推动工作,坚决维护区委权威,严格执行区委决策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行政许可标准化服务,深化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优化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实行行政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强化服务、监管、安全、环保等职能。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区行政服务中心分厅建设,规范和加强三级服务体系运行管理。深化政务公开,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主动接受人大法律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坚持规范性文件管理程序法定化。坚持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支持仲裁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城乡规划、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执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持续提升行政效能。突出政府强执行、抓落实职能,坚持深入一线工作方法,大力倡导今日事、今日毕,夙夜为公抓好每一项工作落实。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效能投诉等机制,扎实开展“双百”评议工作。开展效能建设专项整治,坚决治理“中梗阻”“踢皮球”等机关顽疾。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项目等工作的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增强公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深化项目经理责任制,打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七条实施意见”,坚决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强化行政监察,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严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严惩“苍蝇式”贪腐行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道德和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勤勉尽责、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队伍,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落实力。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会、青少年、妇女、科协、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工商联、文联、社科联、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民防、武装、双拥、档案、编制、人事、保密、修志、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发展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