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9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7-08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文旅委函〔2024116


唐伟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荣昌古籍史料保护研究利用的建议》(第163191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荣昌区图书馆古籍概况

荣昌区图书馆古籍民国文献资源来源于原荣昌县文化馆图书室,荣昌区成立图书馆后,这批古籍民国文献整体搬迁到区图书馆,由区图书馆收藏、保存和拥有。

1989年收到这批古籍和民国文献后区图书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理和登记。2009年全国古籍普查区图书馆再次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普查,并对普查后的文献现状进行清理、登记、录入、申请和上报重庆市级古籍保护单位。2010年区图书馆邀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对本馆古籍进行审核和评估,最后《古文渊鉴》和《乐府传声》成功申报为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经过对图书馆家底的全盘清理有古籍和民国文献资料11590册,其中古籍63种2211册,民国文献为(万有文库、丛书类等)2679种9379册。

二、古籍保护存在的困难

由于区图书馆长期处于文化边缘,受文化重视度远不如其他群众文化工作,故造成文献在收藏保存过程中存在缺陷,而保护设施设备长年不能更好的得到改善,只能做到空调的控温控湿和一般性的基本防虫、防火要求,古籍文献的存放间隔、杀虫设备、控温设备、消防设备均都不能达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对有古籍文献的图书馆的基本要求。

2023年底区政府在新图书馆建设和设计的要求中对古籍民国文献提出严格要求,要严格按照《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中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建立专用的古籍书库和专用的设备,如:灯光控、温湿控、杀虫机、消毒机、安全报警、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等。

而古籍民国文献作为区图书馆展现一个时期文献收藏的历史文化查阅基地,为历史爱好者、非遗追随者、学科研究者和本区域文化调研者们提供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查询场所,区图书馆将在新馆建成后,对所保存的古籍民国文献全部数字化,并对破损、虫蛀、酸化、脆化、霉变等损坏的古籍民国文献全部进行修复,目前已开始对部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

三、古籍保护与利用措施

(一)建立标准化古籍保护中心

新馆建设和设计中已全面规划好古籍保护中心位置。古籍文献保护中心目前规划在新图书馆三楼,使用面积为1284.18㎡,其中古籍民国文献书库面积为300㎡、古籍修复与数字化加工处理区域为100㎡、地方文献室为500㎡、古籍民国文献和地方文献查阅区域、展示区域384.18㎡。根据目前新馆规划,区图书馆将按照国家图书馆对古籍文献保护标准进行严格收藏保存,并有计划的进行数字化,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古籍民国文献查询平台并对外开放,让更多的读者查询到图书馆资源。

(二)建立古籍保护队伍,培养古籍保护人才

区图书馆在编人员10人,实际在岗人员8人,即将退休2人,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对古籍和民国文献感兴趣的人员就更少,而古籍工作出成效慢,又是非常仔细的工作,没有相对的专业知识,对这部分文献不感兴趣的年青人很难胜任此项工作。

目前,区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古籍文献人员的缺少将导致此项工作在今后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现就本馆青年工作者有意识的逐步在培训中。根据提案第163191号“荣昌古籍史料保护研究利用的建议”中的建议,我们也正在考虑是否能聘用一批高素质的研究员组成一个培养团队,对一批热爱古籍文献的年青人才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引导。

(三)开展古籍民国文献普查,摸清家底建立文献档案目录

2009年区图书馆在全区范围召开了古籍普查工作会,并到各镇街进行摸底,当时只是了解到档案馆、部分个人、寺庙还收藏和保存着一些县志、家谱、族谱、医药等零散文献,由于多种因素,当时摸底只要求对古籍进行登记,其他文献不作要求。

2010年后区图书馆也在逐步完善本馆古籍申报、登录、平台录入等行业性古籍文献报备,2015年后逐步完成民国文献的申报、登录、平台录入、联合编目数字融合等行业性报备工作。2020年前完成古籍民国文献的全部清理报备工作,由于工作任务重人员少,要摸清1万余册文献的年代、出处、尺寸大小、破损程度等每册文献的身份是需要长时间不断重复工作才能完成。

经过多年前期工作努力,在2022年底至2024年初,区图书馆刚整理完成一本名为《重庆市荣昌区古籍民国文献名录图录》(暂定名)书,详细完整的记录了区图书馆古籍民国文献的全部家底,所有基本数据在书中都可以查阅到,为在查阅过程中的读者、研究者、调研者等利用者们提供了便捷信息,此书初稿已完成,经过审校后将正式出版。

(四)古籍修复与数字化处理

古籍民国文献修复是一个很难的工作,他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一项工作,每册文献从拍照拆出的顺序到最后装订回原样中间程序是几十道,而古籍民国文献在行业内要达到“修旧如旧”也是不能急的,如一本文献在修复过程中要寻找所匹配的厚度颜色纸张、损坏部分大小尺寸测量、浆糊存放的时间等等都将是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市只有重庆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在开展对外修复工作,一本文献的修复价值少至几百多至上万。而区图书馆文献损坏程度都比较严重,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开展此项修复工作是一大难题,修复工作的开展必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之下方可进行。

古籍民国文献数字化处理区图书馆已在逐步推进,目前因古籍民国文献虫蛀、破损、酸化等现象比较严重,只有少部分文献品相保存完整,今年将完成古籍文献《乐府传声》的数字化工作,文献数字化将逐年推进完成,其他文献将会在文献修复后再进行数字化工作。

古籍民国文献工作的修复是需要较长时间,此项工作必须要有专业人员支持和带领下共同完成,不能盲目或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文献进行练手修复。而数字化处理是必须要在文献完整的情况下进行扫描、翻页、登记、储存等系列工序中完成后,才可提供给读者阅读使用。

(五)挖掘荣昌历史文化

区图书馆已准备在新馆建成后,计划在馆内存现一些文献赝品进行展示宣传,让更多的读者深入了解荣昌历史文化。

古籍民国文献要达到重新编辑再版发行的目的是比较可行的,区图书馆目前对古籍民国文献再版发行也做了深入了解,就了解的情况现能够做到原版“修旧如旧”再版发行的出版社是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社和国家图书馆,一本书的再版价格应该在15万左右。目前也在考虑用文献资料做与图书馆相关的文创产品,把文献内容合理的融合到文创产品中进行传承宣传。

(六)古籍民国文献史料征集

区图书馆目前只对地方文献征集管理进行了有效推进,在2008年由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地方文献征集的文件,区图书馆对所征集的地方文献进行严格收录管理并制定了相对应的制度,开设了地方文献室。而古籍民国文献史料征集以前也是在区图书馆考虑之中,但由于每个人对古籍民国文献的意识、观念、价值观不一样,所以在征集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加之在征集前要对文献的鉴定必须邀请有资质的鉴定专家对其进行审核评估后,出具相关文字的证书等各大因素导致当时没有条件开展古籍民国文献征集工作。

区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全面铺开文献征集工作,以此推动古籍民国文献知识宣传,扩大荣昌区古籍民国文献的影响力,丰富和充实荣昌区图书馆古籍民国文献资料库,同时为传承千年荣昌文化提供相关印证资料出一份绵薄之力。

此答复函已经刘强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荣昌区政协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平台进行评价。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478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