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14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6-21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荣文旅委函〔202290

李黄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文创园建设,努力提高生态旅游收入的建议》(第1147号)收悉。经区文化旅游委与安富街道、区农业农村委、万灵山公司共同研究办理,现复如下:

一、以规划、项目为支撑,逐步打造中国巴蜀非遗小镇

一是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规划》《重庆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5)》《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重庆市荣昌区国土空间规划(2019-2035)》等国家级、市级、区级规划明确安陶小镇实施范围、景区定位、市场定位、核心吸引物、生态布局、交通布局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十二要素旅游链条布局相关内容,编制《安陶小镇旅游景区规划》。

二是强化陶文化产业项目包装。荣昌陶文化体验街区,该项目位于安富街道,包括上街子、下街子、古驿道、火神庙、宝巷子等传统历史街区,新建和改造区域总规划用地面积300亩,计划投资金额2亿元;中国陶艺创客基地,该项目位于安富街道,包括通安村部分村落、三矿井、部分老厂房改造等区域,总规划用地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金额5亿元;宋窑遗址公园,该项目位于安富街道,总规划用地面积300亩,计划投资金额5亿元。

依托陶文化品牌和陶产业集群优势,以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标准化建设智慧旅游景区,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序推进荣昌陶博物馆及火神庙等景点提档升级工程。

二、坚持以陶文化为中心,充分发挥非遗基地作用及优势

(一)充分挖掘荣昌陶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博物馆升级改造,全方位、多层次展示荣昌陶文化特色,认真做好“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相关筹备工作,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陶艺村、宋窑遗址公园等精品旅游项目。

(二)深化旅游与文化、非遗、研学、乡村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非遗研学路线,持续开发以荣昌非遗为特色的研学产品,大力推进体育、旅游、陶艺、商业、研学、摄影等多元发展,大力推广文化创意和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旅游收入。

(三)做强做大“一片陶”品牌文章。利用好综合实践基地“国家级”这张名片,在研、教、学等方面花心思、下功夫、创精品,举办非遗文化学术交流相关活动积极打造陶文化产品大型展示销售平台

(四)开展文旅消费活动。利用“5.19中国旅游日”、“巴蜀新CP内荣甜蜜蜜”、“重庆好礼”等文旅消费活动,大力宣传荣昌陶。

三、优化陶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促进旅游品质大提升

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景区日常人员巡察和环境卫生管理,及时对景区内的损坏或丢失展品进行维护或更换,加快景区智慧系统、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度。

(二)发展特色民宿。打造生态养生民宿区。利用三矿井片区、通安村等地,吸引游客深入乡村,体验乡村生活,了解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古驿道微景观,增添体验式、互动式旅游项目,丰富景点游览内容,以乡村旅游为媒,促进乡旅融合,提高旅游收入。

(三)强化展示展销。抓住五一、国庆、春节等重点节庆,通过举办开展陶瓷论坛、学术交流、火神祭祀、陶宝集市等文旅活动,充分展示景区陶文化旅游资源。引进卤鹅、黄凉粉、铺盖面、猪油泡粑、羊肉汤等具有浓郁荣昌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在景区打造特色旅游餐饮街区。同时将大师园作为荣昌陶主要销售点,积极鼓励工作室设计创新荣昌陶文化特色旅游商品,进一步提景区知名度。

下一步我委以创建安陶小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十二要素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建设施,优化道路周边环境,做大做强“荣昌陶”文化品牌,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旅游环境。

此复函已经委主要领导邬德德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委员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此函。

  重庆市荣昌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621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