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了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上,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报道,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针对该事件回应:“这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而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我们国家的刑法对伤害致死、故意杀人的量刑都是有严格法律规定的,所有危害健康、危害生命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如何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已经成为集司法、舆论、卫生健康等部门及全社会都需要迫切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暴力伤医的现状
(一)2019年上半年伤医案例统计及简析。
2019年全年有报道的伤医案有近百起,其中通过互联网对上半年报道的40起事件进行梳理后发现约有近50名医护人员受到了暴力伤害,分布地域涵盖了15个省市,详见表1、表2。
表1 2019年上半年伤医案例地区及例数统计
地区 |
伤医案例 |
地区 |
伤医案例 |
广东省 |
9 |
云南省 |
2 |
江苏省 |
4 |
湖北省 |
2 |
北京市 |
3 |
河南省 |
2 |
上海市 |
3 |
山东省 |
1 |
重庆市 |
3 |
河北省 |
1 |
福建省 |
3 |
陕西省 |
1 |
浙江省 |
3 |
四川省 |
1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2 |
表2 2019年上半年部分严重伤医事件简析
发生日期 |
发生单位 |
伤医事件内容 | ||
原因及过程简介 |
关键词 |
导致结果 | ||
2.21 |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 |
ICU抢救一位42岁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等女性患者,经多次复苏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参与抢救的女医生还没来得及摘下手套,就被患者丈夫(据悉为该市一法院法官)殴打 |
死亡 |
医生视力、听力下降,眼眶骨折,颜面部严重挫伤 |
2.23 |
河南商丘睢县中医院 |
收治一空腹喝酒又喝剧毒农药敌敌畏的患者,到达医院时已无心跳呼吸,接诊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回天乏力,但医生却被患者家属围殴,警察到场仍无法阻止他们的暴行。 |
死亡 |
医生被殴打后被迫躺在地上4个多小时得不到救治,且家属逼迫医生喝小便 |
3.8 |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
一位1岁左右急诊患儿家属因护士抢救其他病人,值班医生外出会诊,引发家属及陪伴不满而对护士进行了殴打 |
服务 |
导致其头面部、右手肘、要不、腿部等多处受伤,在送往急诊科途中晕厥 |
3.19 |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
因一名晚期食道癌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属以“未能为患者送终见最后一面”为由,迁怒殴打值班医生 |
死亡 |
致医生左侧桡骨小头骨折、急性轻型颅脑损伤、头部血肿、唇鄂不裂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
5.28 |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
外科急诊室值夜班医生周某在为头部受伤患者进行治疗时,因要求对方按医院规定缴费,遭患者5名陪伴殴打 |
沟通 |
医生的颈部和腹部各被刺2刀 |
5.29 |
浙江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 |
护士未能给病人提供餐巾纸被掐脖至半死 |
服务 |
护士已送重症监护室抢救 |
6.5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 |
耳鼻喉科副主任刘峰医生因制止患者插队被患者殴打 |
服务 |
医生左眼球破裂失明 |
6.11 |
郑州中牟县雁鸣湖镇卫生院 |
嫌犯系45岁左右妇女,曾生育7个孩子,因第7个孩子夭折,怀疑是医生送人,持刀捅伤该院妇科医生,行凶过程仅仅5分钟 |
精神病 |
医生在送上级医院抢救途中死亡 |
6.16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 |
该院化疗科病人王某,在一电梯见到放射科副主任覃医生,便对其撒泼汽油并引燃,具体原因不详 |
报复 |
医生烧伤面积达34%,其中重度烧伤15%,主要集中在头面颈部、前胸、双上肢 |
6.17 |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 |
因就诊者不愿意再次排队候诊,患者家属对护士殴打 |
服务 |
一名护士现场被砸晕 |
6.20 |
港大深圳医院 |
因孩子发烧,家长想提前看病,被分诊护士拒绝,在调解过程中,患儿家长踢伤当班护士 |
素质 |
护士膝盖半月板受伤,韧带受损 |
6.24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一患儿家属强行要求将其没有住院指征等孩子住院治疗,不听医生解释,并打伤医务人员 |
素质 |
一名医生头部受伤,此事件发酵后儿童医院医务人员集体罢工,6月25日,众多医务人员在中午休息时间自发组织在儿科医院门前进行抗议活动,被公安机关出动特警进行劝阻 |
6.29 |
上海新华医院 |
一患者家属因出院手续问题与护士发生争执,家属用硬物击中当班护士面部 |
素质 服务 |
右耳听力下降,颌面部软组织挫伤,右上第5颗牙挫伤,CT显示轻度脑震荡 |
(二)不容乐观的调查数据。
中国医师协会和主流医学网站丁香园分别对以下四项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是否遭遇过医疗暴力?
Ø 59.8%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
言暴力
Ø 13.1%受到过身体伤害
Ø 仅27%未遭遇过暴力事件
医务人员受到伤害事件逐年增高,医务人员普遍感到执业过程中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无法得到保障。
2.你认为医务人员遭受医疗暴力的原因?
3.发生暴力事件后的调查措施。
措施 |
无措施 |
警察介入 |
医院内部记录 |
不知道 是否采取措施 |
占比(%) |
45.0 |
15.8 |
23.1 |
16.1 |
4.肇事者的结局。
66.7%的医务人员表示发生医疗纠纷后,相关部门常以“息事宁人”的方法来平息事端,58%医疗暴力事件的肇事者没有任何处理,形式不容乐观。
二、存在问题
据医学网站丁香园报道,在2009~2019 年10年间公开文书的35 例杀医案中,只有 21 例公开执行判决,11 例判了死刑立即执行,有 9 例是判了死缓或者无期徒刑,其中至少有 6 例获得了减刑。
而查阅相关部门的网站,2018年实施《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等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暴力伤医黑名单”)以来,仅分别在2019年2月25日与6月5日通报了2批次的“严重危害医疗秩序被联合惩戒”名单,名单里一共才10个例子,与全国发生的众多伤医、扰乱医疗秩序的恶性事件相比,不过九牛一毛。
(二)媒体引导偏差。
一是正面宣传报道较少。经常可以看到的是看病贵、看病难、服务态度差等报道,对纠纷事件的报道往往是发生后未经医疗鉴定或行政处理的医疗事件,报道内容有失客观、公正,即使后来被证明医院为无过错方,但公众对医疗行业的认知已经产生了偏差。
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报道多。鉴于患者是弱势群体的思维定势,媒体往往站在患者立场上分析问题,影响了媒体监督的公正性。
三是对医疗行业的艰辛、卓越贡献的正面报道却惜字如金,对各种关于维护医疗秩序的法律法规更是鲜有报道,民众对这些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三)化解纠纷途径利用不足。
区医调委未发挥应有作用,发生医疗纠纷事件以后,通过医调委途径维权的不多,主要原因为民众信任度不足、不知晓调解的途径、医调委主动介入机制未建立等因素。
(四)医闹规模与处理结局的相关性。
从近几年各地纠纷解决情况导致民众理解为大闹多赔,小闹少赔,不闹不赔,引发病患在遭遇医疗意外后更愿意通过聚集闹事以获得更多补偿。
(五)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不完善。
医疗意外是医疗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无法根本克服。如每一次医疗意外都要医方承担一定的责任,作出一定的经济开支,累计起来将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会使医务人员因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实施正常的医疗手段,不敢采用医疗新技术,只得采取自卫性医疗措施。这显然不利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将阻碍整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患方群体及整个社会都不利,从而引发患方更多的猜疑与不满,加深医闹、伤医、辱医风险。
(六)医疗机构安保措施不足。
现行的医疗机构警务室有名无实,多为院内安保人员在岗,缺乏行之有效的震慑力,同时医院内部对纠纷苗头评估不够准确,对存在潜在纠纷的患者和家属缺乏识别与管控。
三、建议
(一)严格执法、司法。
对涉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违纪违法案件,公安、检察等部门应启动从快、从重的处理程序,曝光“暴力伤医黑名单”并严格执行惩处措施,不再将法律法规束之高阁。实现警醒不良动机者,彰显法制,营造法制和谐的医疗环境,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和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人身安全。
(二)规范媒体宣传行为,尽到媒体的社会责任。
一是对医疗纠纷进行客观、公正、正面的报道。一方面引导患方理性寻求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依法维权。另一方面对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也起到促进作用。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加强维护医疗秩序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让法律法规人人皆知,建立民众对纠纷解决机制的再认识,实现理性维权。对破坏医疗秩序和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当事人给予的行政、刑事处理,失信人惩戒等处罚进行公示报道,让广大民众“知法懂法才能不犯法”,共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三)完善区医调委的组成。
现有的医调委成员由司法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建议增加人大、政协、纪检、保险等部门的加入,以提高医调委的权威性,消除患者认为医调委“只帮医院讲话,不为百姓做主”的陈旧认识;同时也可以避免以平息患者怒气为最主要目的,从而息事宁人的问题解决方式。
(四)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构建。
借鉴在交通运输行业实行旅客意外伤害保险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医疗意外保险,促使全社会形成关于医疗意外的风险意识;在发生医疗意外后患方可通过医疗意外险获得一定等经济补偿,同时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定医方依照公平责任原则承担相应等责任。同时设立医疗意外风险保障基金,用于分散医方因医疗意外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医患双方的权益都得到了有效保障。既有利于医患和谐,又有利于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五)加强医疗机构治安危机管理。
公安机关警务工作前移,切实实现二甲以上医院警务室的有警务实,便于涉及医院突发事件的处理,弥补医院保卫部门处理恶性事件力度薄弱,缺乏治安管理经验等不足。有力遏制“医闹”、“医托”等不法现象,同时也能提升医院周边环境治安管理质量,还群众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安全性将得到跨越性改善。
只有对市民培育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才能打造出一支敬业、专业的医疗队伍,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提供医疗服务,推动医疗行业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共同实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寻求的并非是对医务人员特殊对待和专门立法,而是回归法制,回归常识,保障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最基本的安全需求,保障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