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6068260087R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荣昌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荣昌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重庆市荣昌区填川移民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市荣昌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保护管理文物,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文物法规、普及文物知识,做好考古发掘、科学保管、修复文物藏品,实施文物工程修缮,做好文物点相关申报,组织开展文物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填川移民文化研究,加强填川移民文化保护。 | |||
住 所 | 重庆市荣昌区昌元街道海棠社区迎宾大道26号附2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吕文韬 | |||
开办资金 | 3.7(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37.9 | 10577.8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执行情况好。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文物保护:1.落实文物保护责任。组织我区所辖21个镇街签订了2020年荣昌区文物安全责任书,签订率100%,层级落实全区565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一般文物点542处)与3家博物馆的安全责任。全区251处(古墓葬除外)不可移动文物已按照相关要求制作安全责任公示牌,明确文物名称、级别、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监督举报电话。2.完善文物安全监管机制。利用重庆市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立起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文物安全巡查体系。截止2020年12月28日,全区文物安全巡查员达60人,总巡查次数1302次,其中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巡查次数为110次。重要节假日、会议及重大活动等期间,联合消防救援、文化执法,以及相关街镇等开展文博单位安全专项检查5次。3.加强馆藏文物安全防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相关标准修建了文物库房,实行“人防、物防、技防”全覆盖,大力改善我区馆藏文物存放环境,提升安全系数,坚持履行文物保护管理制度、文物安全巡查制度、文物安全应急管理办法、文物库房出入库登记制度等规章制度,确保馆藏文物不流失、不损坏。4.做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一是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与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编制印发《重庆市荣昌区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函》(荣文旅委函〔2020〕87号),同时召开推进会,要求各镇街及相关单位组织落实。二是开展文物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11月9日,在我区夏布小镇开展荣昌区2020年文物安全知识培训暨文物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活动形式主要包含集中培训学习、现场演练等,参会人员达40余人,进一步提高我区基层文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5.配合文物安全评估工作。配合市文物局做好我区2020年度文物安全评估工作,包括实地调研与资料评估。实地调研地点工抽查10处,覆盖我区各级文保单位,主要有大荣桥、湖广会馆、观音桥等。同时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资料整理与汇总,装订成册供调查小组查阅摸底。评估于8月初顺利完成。(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1.做好文物保护修缮相关工作。一是完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包斜塔修缮方案编制工作,由区财政自筹资金对河包斜塔进行修缮,12月底已启动施工;二是完成市文物保护单位罗汉寺牌坊和凉坪白塔修缮方案的修缮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向上申报2021年文物保护项目资金;三是完成天主堂神父楼及大门修缮工程的审计工作。2.进行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治。联合相关镇街对市级文保单位罗汉寺牌坊及凉坪白塔等进行周边环境治理,包括杂草、石块的清除,积极协调各方采取相应措施移栽、搬迁对文物本体有影响的果树、民房等。3.做好文物“四有”工作。划定12处(实际共14个文物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目前已通过市文物局审核,正报请市政府批准。待市政府公布后,将重新编制全区文物保护管理档案、树立文物保护标志牌,同时根据其范围设立界限标识。4.开展石刻石窟寺专项调查行动。根据市文物局相关部署,目前已完成全区石刻石窟寺基础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发现刘家庙摩崖造像纹饰精美,造型丰富,其中一龛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历史与艺术价值较高。下一步将进行资料整理及报告编撰工作(三)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挖掘工作1.配合做好矿业权出让项目的文物资源踏勘。完成了重庆市陶都公司陶瓷黏土四矿、双河街道高丰村八组建筑用沙岩矿等6处矿山涉及范围的文物资源踏勘。2.配合完成大型工程文物资源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一是完成大内高速荣昌段考古文物发掘工作,共发掘明代墓葬2处(共计13座),出土完整的眀墓后龛雕刻2块,顶龛雕刻1块,其中雕刻有佛像的后龛纹饰精美,在重庆地区极为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是进行荣昌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文物资源调查;三是配合完成荣昌区峰高街道白虎岩水库扩容项目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四是完成高升桥水库扩容项目的文物资源调查报告评审工作。(四)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宣传推广。截止12月底,我委组织拍摄荣昌文物系列节目《荣昌有文化》共12期,除在荣昌电视台及城区大屏幕循环播放外,还在荣昌微发布、荣昌日报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有3期入选学习强国,2期为学习强国重庆地方平台,1期为全国平台,其中《大荣桥三百年的守望》获2020年“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重庆分站赛一等奖。通过加强文物的数字化展示,扩大辐射面,拓宽受众范围和影响力,大力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五)业务指导工作。指导荣昌陶博物馆、张培爵纪念馆及万灵提琴博物馆3家博物馆顺利开展全年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提升免开水平,丰富广大市民的业余生活。非遗保护方面:(一)非遗申报工作有成果。成功申报鸦屿陶艺工作室、加合夏布公司、金扇子工艺品厂等5处市级非遗传习所。新增命名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等12处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推荐申报向新华等4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荣昌区第三届棠城工匠名单。推荐30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待评审中。完成23项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申报和调整工作。完成27名国家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度考核和2020年传承扶助资金申报工作。启动第四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积极有效推进非遗各项申报工作,夯实非遗基础,扩大非遗传习阵地。(二)传承人群培养管理有提升。制订出台《荣昌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激励传承人群进一步做好传承工作。举办夏布手工制品线上微课堂培训500余人次。深入到河包镇经堂村等村社举办“巧手云集”非遗工坊夏布手工制品线下培训班9期共计700余人次。组织金钱板曲艺、缠丝拳传统体育等非遗项目广泛开展非遗进社区、进镇街、进景区、进校园共计培训2000余人。组织马琳沁等13名传承人参加全国非遗新媒体传播人才高级研修班,重庆市非遗传承人群石雕、蜀绣、荣昌陶、荣昌夏布研修班学习。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群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三)非遗学术研究有深度。持续推进《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荣昌折扇制作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三大国家级非遗学术性研究丛书编撰工作,现已完成部分古籍文献、图片等信息收录工作。撰写非遗案例和调研文章《创新发展传统技艺 非遗助力精准扶贫》《荣昌陶田野调查报告》《筑牢优秀传统文化基石,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非遗之城”》《关于将非遗作品向旅游商品转化的思考》4篇,其中1篇荣获荣昌区“实施五个提升工程,全面融入双城经济圈”征文活动优秀奖,并在荣昌区委理论刊物《渝西论坛》上发表;《荣昌创新发展传统技艺 催生非遗扶贫新动力》理论文章在重庆文旅简报(总第76期,专报第13期)中发表。(四)非遗参展参赛有亮点。组织参加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等非遗展示和技能大赛10多次,荣昌非遗作品在2020“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国四大名陶展和陶瓷技艺大赛中均获金银铜奖,参展参赛成绩可圈可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30余个,其中鸦屿陶艺、安北陶艺、罗莎陶艺、西山雨陶艺、钟鸣陶艺等工作室推送的作品均获金奖。(五)非遗宣传展示有氛围。组织100余名非遗传承人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线上同步进行图片直播和现场直播带货。联合抖音、快手、腾讯直播等平台,组织陈子福10余名传承人先后在传统工艺工作站等地举行12期非遗直播展示推广活动,观看浏览人数约20.7万人。组织传承人梁洪萍、马琳沁、邹朝文参与重庆卫视“书记直播带货”和“区长直播带货”活动。承办重庆市网络文化季“非遗·我来传”网络安全互动体验直播活动,组织梁先才等50余名传承人进行“荣昌陶柴烧开窑仪式”展示。开展好尝新节、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年猪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活动以及端午、国庆、重阳、春节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依托活动展示地方特色文化,打造节庆活动品牌。拍摄《探索·发现(匠人匠心)》38分钟荣昌非遗专题纪录片,展示夏布折扇陶三大国家级非遗底蕴。(六)深化校地合作有突破。与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南大学荣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建成四川美术学院驻重庆荣昌传统工艺陶工作站。继续深化校地合作,为非遗传承提供新路径。(七)川渝非遗合作有进展。联合内江非遗传承人举办夏布手工制品培训班1期。联合内江在张大千美术馆举办非遗作品联展1期。组织川渝两地非遗企业和传承人在夏布小镇参加2020“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大赛展示展销活动和巴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组织隆昌藤编传承人到重庆参加文化旅游国际博览会。组织金钱板非遗传承人蒋泽光、蒋荣璐到隆昌进行双城经济圈非遗交流展演。四川成都、自贡、泸州,重庆梁平、永川等地文旅部门来荣考察非遗。(八)非遗干部培训有提升。组织非遗干部参加各种研修培训8人次。先后组织非遗干部参加荣昌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训班、荣昌区内设机构负责人研修班、全国非遗基层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全市非遗助推扶贫攻坚人才智库建设高研班、全国基层干部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线上研修班、全国第五届文史研究馆馆员研修培训班。(九)非遗考察调研有内容。到云南建水、江西新余、广州越秀、四川隆昌、自贡等地参加非遗考察和经验交流活动7次。全年接待国家、省、市级考察组和调研组来荣考察14次。承办和参与非遗调研座谈会3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唐敏 联系电话:15823464322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16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