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街镇 > 铜鼓镇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涉贫涉乡村振兴
  • [ 索号 ]
  • 11500226009342453F/2021-00038
  • [ 发文字号 ]
  • [ 主题分类 ]
  • 民政、乡村振兴、救灾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成文日期 ]
  • 2021-09-14
  • [ 发布日期 ]
  • 2021-11-18
  • [ 发布机构 ]
  • 荣昌区铜鼓镇
  • [ 有性 ]
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践纪实
日期:2021-11-18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践纪实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形势,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向困扰人类千百年的贫困宣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铜鼓镇地处重庆市荣昌区西部,全镇幅员面积38.8平方公里,辖3个村、1个社区,3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67万人。镇上有两个市级脱贫村(刘骥村和高山村)和一个落后村(共和村)。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铜鼓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群众打开了贫困的枷锁,为村社解开了贫困的羁绊。目前,全镇353 户1198人实现稳定脱贫,10户26人已经按程序通过脱贫评议和公示,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高效运行工作体系,推动工作责任全面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铜鼓镇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制和“双指挥长”制。全镇上下形成“一盘棋”思想,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埋头苦干。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铜鼓镇的政策制度、领导责任、投入保障、行业帮扶等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铜鼓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镇经济,协调社会发展各项工作。3名包村督战市管领导经常到镇走村入户调研指示,3名扶贫第一书记、8名驻村工作队员全脱钩、全脱产、全天候、全身心,坚持每周5天开展扶贫工作。79名镇村干部连续 28周放弃周末休息,全员走村入户,机关只留一人值守。坚持推行“书记遍访贫困户”,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363户,遍访率达到100%,实现家家进门、户户见面。坚持实行镇干部值夜制,每晚1/3的镇政府干部走村入户拉家常,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实行村干部“三三制”,做到1/3的干部在便民服务中心坐班为群众办事,1/3 的干部轮流走村入户遍访群众,1/3 的干部干好其他工作。实行未脱贫户“双帮扶责任人制”,铜鼓镇在镇村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的前提下,再增派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帮扶,以充分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助力脱贫攻坚。严格扶贫领域“四风”问题查处,镇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强化扶贫领域督促检查,反馈各类问题85个,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个,通报批评4人,并督促相关村(社区)完成整改。

补短板、强弱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 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脱贫攻坚战质量。”铜鼓镇统筹组织资源,聚焦突出问题,逐村逐户逐项查漏补缺、对项销号,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

为保证村民家家户户喝上“放心水”,铜鼓镇实行贫困户自来水安装补助政策,共计铺设自来水管网12千米,兑付补助资金10万元,实现363户建档立卡户家家喝到自来水。健全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对386名贫困家庭学生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提供免费午餐等,共计78.8435万元;为61名贫困高中学生落实教育补助55.752 万元,为173名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学费资助、交通费用资助 132.9016 万元。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为1214名贫困户落实基本医疗保险资助15.2万元,让所有贫困户都参加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常见病、慢性病看得起;将全镇所有贫困人口纳入精准脱贫保险范围,兑现保险赔付123人次13,202.02元,落实大病救助123人次8210.26元,临时救助37户14.2万元,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负担。切实保障住房安全,推进全镇农村危旧房改造1108户,封堵长期无人居住危房143户,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实施建立档卡户“三改”工程,落实财政资金78.1万元,为199 户贫困户改建卫生厕所144间,改建厨房130个,硬化院坝60处。推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将309户次610人次无劳动力、弱劳动力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近三年发放低保515户次、1017人次3213984元、临时救助179户74.92万元,全面落实社会兜底保障。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脱贫成果更具可持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铜鼓镇把引导发展产业、帮助群众就业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夯实长效脱贫基础,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近三年来,铜鼓镇修建农村四好公路28.4公里,铺设农村人行便道 192.193公里,全面补齐贫困村、贫困户在道路畅通、电力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坚持志智双扶,邀请致富带头人杨媚、杨莹碧、滕德海通过宣传脱贫政策、讲述致富故事等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心。铜鼓镇先后选出高山村方孝余、刘伯菊,共和村杨莹碧、滕德海,刘骥村邓太春、毛兴光等8位脱贫致富典型以及6户文明家庭、3户十星级文明户、36 户党员先锋模范户,邀请该镇脱贫致富榜样开展“‘榜样面对面’——我身边的脱贫故事”微宣讲44场,“唱响能行好”活动16场,做到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建成电商服务中心4个,实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村淘宝,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开辟致富新途径,全年共培训电商服务人员3人次,实现网上成交额2.5万元。

找准长效脱贫门路。建立一村一品格局,刘骥村以发展花椒产业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主,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 75 万元;高山村以发展蔬菜为主业,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80万元。各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花椒400余亩,辣椒200余亩,切实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经济收入。加强种苗供应,给有意向的农户补助发放种羊61只、鸡苗1200只、鸭苗1500只,发放花椒苗6万余株,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存)活率,规避农户经济损失。加强技术指导,邀请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分类指导,开展种养殖产业培训6场,指定产业指导员80名。落实到户产业帮扶,为194户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帮扶资金38.34万元,撬动贫困户养殖猪272头、鸡鸭鹅13,671只、牛6头、羊 70 只、兔 30只;种植水稻29.5亩、玉米红薯16亩、花椒30亩。落实金融扶贫,组织农业银行工作人员和帮扶干部开展入户走访,为贫困户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上门协助办理贷款申请,累计上门服务贫困群众185户。汇总全镇185户贫困户(脱贫户)贷款意愿,贷款金额576.6万元,获贷率达50.96%。强化产业能人带动,积极发挥产业能手和专业合作社作用,产业能手“一对多”和群众结对子、传帮带,成立高山养鸡专业合作社等31个农民合作社。

拓宽群众增收途径,提升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因村、因户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4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43人次,转移就业20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31个,实现贫困户有意愿的技能培训全覆盖,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投资300万元开发铜鼓山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观光;通过小吃贩卖、农家乐休闲等服务,推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旅游增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种植花椒480亩,辣椒200亩,并通过土地流转、协议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分享产业效益,带动贫困户300 余户500余人,户均实现增1000元以上。对自身无能力发展产业和发展产业选择难的10户20人贫困户,以资金收益的形式,实现资金保本分红,长期增收。

不断提升脱贫成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迎战新冠肺炎疫情,改善和保障基本民生。铜鼓镇大力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积极动员全镇121名帮扶责任人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做到贫困户疫情防控全覆盖。着力解决疫情期间农产品运输销售难题,联系公司上门收购贫困户家养鸡鸭等农副产品,在防疫交通管制的情况下,定人定车运输莲藕、速生菜等蔬菜190吨,销售133万元。切实做好外出务工“点对点”服务工作。

   宣传引导改民风。铜鼓镇开展“话扶贫、感党恩”等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脱贫攻坚道德讲堂、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惠民政策宣讲院坝会200余场次;结合实际制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形成群众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建立“爱心积分超市”,以积分兑换奖励鼓励村民积极向上,每月开展一次评比表彰;设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 等,抵制懒惰恶习、逐步形成崇尚实干、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对15户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家庭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不尽孝”“养懒汉”等不良风气得到明显改善。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培养群众健康卫生习惯,并评选出18户清洁户,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文章来源:中国改革报)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电子政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