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信访办公室
关于2024年法治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区信访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着力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政治引领,夯实思想根基。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组会议、周五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推进法治建设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二是抓好全员学法懂法用法。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法治理论考试参与率、通过率均达100%,有效强化法治理念,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二)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一是严格落实推进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制。把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信访法治氛围的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与信访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办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抓好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二是落实政务公开专人负责和“三审三校”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通过政府网站适时公开政务动态。三是认真规范和完善法律服务工作,聘请法律顾问1名,协助信访业务涉法事项办理。
(三)深入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一是抓好信访干部法治培训。将《信访工作条例》纳入全区信访干部业务培训内容,组织全区信访干部开展业务能力培训1次,并邀请市、区两级领导干部、行业专家为参训信访干部授课。办领导班子成员到镇街、到党校进行宣讲。二是抓好群众信访普法宣传。组织开展《信访工作条例》集中宣传月活动1次,发放条例及宣传手册等资料6000余份。对进入非接待场所的信访群众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法治宣传,引导其到规定的接待场所,维护正常办公秩序。持续开展“违法上访、非法维权”专项治理,坚持违法信访“先处置行为、后解决问题”,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四)建强工作机制,注重源头预防。一是建立信、访、网、电、视频“五位一体”信访渠道,建立初信初访“12369”办结双回访、“三级督办”机制,强化网上流转、实地督导、跟踪问效等措施,全区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100%。二是深化矛盾纠纷“三排一单”工作机制,区级每月、镇街每半月、村(社区)每周“常态排查”,重点时段每天“全面排查”,季节性阶段性矛盾提前“专项排查”,落实清单管理,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率在90%以上。三是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下访接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万余件。
(五)加强多元联动,化解信访矛盾。加强川渝合作,与内江市信访局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荣内两地信访服务保障协作机制》,推动跨行政区域信访矛盾排查化解。认真落实区信访办与区司法局联合印发《推进人民调解与信访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访调对接工作。目前已移送信访事项并调解成功率165件。同时,充分发挥诉调、警调等基层调解服务体系作用,推动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邀请律师每周三参与信访接待,现场普法教育,引导信访人依法理性维权。邀请法律顾问协助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把好重点信访案件处置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还有差距,个别干部对法治政府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宣传力度待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思维不开、手段不多、方法不新,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错误观念还未得到根本扭转,一些信访群众缠访、闹访等行为时有发生。三是法治思维不系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信访干部依法分类处理群众诉求工作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完善联席会议、网上信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二是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动《信访工作条例》学习宣讲进乡村进社区,集中开展信访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办信、接访过程中加强法治教育提醒,强化舆论引导,定期选取依法处置违法上访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宣传,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营造良好信访法治氛围。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法治培训。健全完善全区信访干部日常学法用法制度,推进教育培训常态化,增强全区信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确保各类信访事项依法有序运转,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重庆市荣昌区信访办公室
2024年12月11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