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
2021年,我委按照《2021年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全区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工作重点,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推动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普法宣传等方面取得新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法治建设责任。
我委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成立了以委党组书记、主任邬德德为组长,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政委为副组长,机关科室负责人、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委法治建设工作。二是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细化各科室及直属单位法治建设任务要求,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形成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严格依法依规决策,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为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及法治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加强对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审查,促进依法行政。四是把宪法和法律法规学习列入全年学习计划,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推动全委干部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法治政府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审批流程。我委36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办结时限等都进行简化和压缩并在网审平台上公布,群众可通过网审平台直接办理。二是落实首问负责制。所有事项一次性告知,对于要求现场指导的审批事项,及时予以现场指导,并给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减少投资人的盲目投资而造成损失。三是依法依规实施重大文体旅项目。组织辖区内演出团队在区文化馆开展大型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比选,共有14个演出团队获得了2021年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演出场次,为21个镇街共送去文艺演出63场,演出惠及基层群众4万余人。全年累计包装策划重大文体旅产业项目13个。承办2021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拳击项目资格赛(第一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武术套路资格赛暨2021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国家级赛事2项,重庆市青少年跆拳道、拳击、武术套路锦标赛市级赛事3项。成功举办2021首届“巴山蜀水 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重庆·荣昌站暨荣昌第二届体育消费节。完成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有效避免建设项目或其他人为因素对文物的环境、历史风貌等造成影响、破坏。为宝城寺、荣昌天主堂、河包真原堂、清江屈义林故居增设一批消防设备,进一步提升野外文物、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类文物建筑安全系数。
(三)规范执法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我委始终依法平等保护文旅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注重办案程序的规范性和办案结果的合法性,坚持依法行政,对案件办理、文书制作等各环节工作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化、专业化。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86人次,检查文化旅游市场企业660家次,行政执法立案19件,办结案件19件,罚款5.25万元,收缴非法出版物(含宣传品、印刷品)436册。无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
1.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一是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坚持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由区文化旅游委主要领导组织会审,共同商讨处理办法,参加会审人员为委主任、执法支队领导、科室负责人、办案人员等,并于会后制作会审记录交由各参会人员签字确认归档。二是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以影像、文字记录办案执法全程,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固定证据、勘验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执法各环节全程记录,确保所有执法活动都有据可查、所有执法活动都可回溯式管理,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约束。三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我委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信息均通过“信用重庆”网站的“在线填报”子系统进行填报,同时在渝快办网上办事大厅、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服务平台、信用荣昌平台公开,公示率100%。四是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区文化旅游委定期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严格清理,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目前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编制8人,持证上岗执法人员8人。五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切实加强区文化旅游委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使执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文化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重庆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规定,制定《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六是畅通举报渠道,妥善处理群众投诉。畅通电话、来访、书面等举报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区文化场所经营活动的监督。今年受理各类文化旅游投诉12件,目前已办结12件,办结率100%,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全力维护我区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平安稳定。
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证网络课程培训及执法证考试,开展领导干部讲业务、专题讲座和培训等活动,对执法人员开展以案施训、以案说法、案卷评查,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业务素质。
3.加强预防性机制建设。积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坚持公正严明执法,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程序,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近年来,我委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均为0件。
4.用新的执法方式服务企业。一是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突出监管重点,明确工作任务、抽查事项、抽查标准,避免选择性执法。建立“双随机”抽查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将被抽查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信息、监督检查信息、违法违规处置信息等全部记入档案,结合“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警示名单”“黑名单”“红名单”管理办法要求,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进行曝光。二是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执法信息建档入库,杜绝“人情案”。三是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协作执法机制。与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卫生健康委一起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抽查文化市场企业59家次,随机抽查事项达到了本部门市场监管行政检查事项的100%,形成打击文化市场乱象、农村非法演出活动等的工作合力。四是与川渝七市区签订文旅市场执法协议。坚持“精诚协作,互学互鉴、共建共赢”的理念,在执法队伍建设、案件协查协力、投诉举报协作处理、执法信息互通共享等方面深入开展协作,共同维护川渝文旅市场秩序,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法治保障。
5.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一是我委大力开展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宣传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2021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3”世界读书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9”中国旅游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咨询活动,以现场咨询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年共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9场,发放宣传单4300余份,宣传手册1800余份。全年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治中国等普法相关展板4块,印制“护苗”、“扫黄打非”倡议书、疫情防控、非法出版物、文明旅游等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二是充分利用会议、报刊、电视法制宣传专栏、下属单位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对法治政府工作的宣传力度,定期通报和曝光违法行政典型案例,采取以案释法、法治文化宣传、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等方式,分析违法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起到良好的以案促改作用。三是召集全区文旅体市场经营主体,针对安全、消防、噪音、环境、禁毒等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行业法律法规培训5次,同时要求各经营主体加强行业从业人员自主培训,做到自律守法经营,使平等、全面、依法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执法人员对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关注、学习力度不够、存在对个别法规政策掌握不准等问题。
二是在对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中,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以案释法等宣教手段运用还不够到位。
三是与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区消防救援支队等负有文化市场监管责任的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与配合,形成执法合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要求为指导,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周五集中学习等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法制讲座、媒体宣传、以案说法等方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社会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通过日常巡查、群众举报等途径,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努力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
(三)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坚持执法队伍业务培训和执法资质管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市场综合监管水平。积极参加市、区开展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并针对评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在行政执法中落实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信息公示等制度,确保行政执法各环节合法合规。
中共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
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年1月24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