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部门 > 区人力社保局 > 工作情况
“银发人才”添动能 乡村经济有活力 重庆确保每年聘用600名以上退休“双高”人才
日期:2025-03-27
字体:【 默认 超大
分享:

为深入贯彻中央、重庆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方位用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2022年以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启动实施“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共聘用1352名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退休高级职称、高技能专家服务基层,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3月25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在全市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培训会上发布了258个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及15个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今后计划每年聘用退休“双高”人才600名以上。

258个退休“双高”人才需求发布

重庆将确保每年聘用600名以上

培训期间同步发布了2025年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在官网按月发布退休“双高”人才聘用需求。本次发布聘用岗位258个,其中医疗岗位173个,教育岗位42个,农业岗位36个,建设岗位3个,文化及其他岗位4个;乡村振兴重点区县岗位129个,占比50%;全职聘用岗位177个,占比69%、柔性聘用岗位81个,占比31%;均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高技能等级,70岁以下“双高”人才均可洽谈合作,特别优秀者,可进一步放宽要求。

具体来看,要严格落实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确保每年聘用退休“双高”人才600名以上。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产业、平台发展需要,为招引“双高”人才夯实基础,同时,要建立“双高”人才信息资源库,采用自主申请、单位推荐、定向邀请等方式,实现“一库集成,分层分类,实时扩容”,化“孤雁”为“群雁”,推进“双高”人才队伍聚集。此外,各区县要通过集中发布聘用需求,组织双选活动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及“双高”人才牵线搭桥。

颁发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聘书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强调,2025年,要充分激发“双高”人才活力,绽放“银龄”队伍风采,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银色动能”为目标,持续推动重庆“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银龄人才”展才华显身手

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

“双高”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近年来,乡村振兴加快推进,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渐提升,基层教育、医疗、农业、文化旅游、村镇建设等领域“双高”人才紧缺现象日益凸显。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开展的退休“双高”人才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路径探索。2022年10月,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退休“双高”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从规范协议管理、保障薪酬待遇、支持科研发展、强化保障服务4个方面给予有力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基层聘用退休“双高”人才。

2025年,是“双高”人才聘用工作实施的第4年,截至目前,共聘用1352名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退休专家服务基层。“我们采取‘单位点单、政府搭台、人才接单’方式,为基层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点岗位聘用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双高’人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双高”人才专业素养高、业界声望足、参与热情强。

各区县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发挥“银发人才”优势专长,分层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推动退休“双高”人才跨区域交流合作等,让“双高”人才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不仅能够发挥“余热”,并且干得很“火热”。

比如,荣昌区开发柔性岗位,延伸“服务链”,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岗位类型和工作模式,满足用人单位和退休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黔江区开展区域联动引才,充分发挥与山东日照市、四川南充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多方退休“双高”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作用,建立400余人的退休“双高”人才信息库,共享人才资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数据显示,去年,“双高”人才共接诊患者91万例,教学班级417个,开展农技培训和咨询服务7000余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5亿元。而自聘用工作实施以来,“双高”人才切实开展了技术指导、队伍带培、项目攻关、规划咨询等工作,共接诊患者200万例,教学班级630个,开展农技培训和咨询服务2万余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5亿元。

去年聘用“双高”人才817人

首次实现所有区县100%覆盖

2024年,全市累计聘用“双高”人才817人,同比增长96.3%,黔江等5个区县聘用“双高”人才数量达30人以上,綦江等10个区县实现“零”的突破,聘用人才分布首次实现所有区县100%覆盖。从队伍结构来看,“双高”人才中正高级专家占比40%,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65岁以下“年轻老人”占比7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队伍结构显著优化。

“能在退休之后继续发挥余热,把技术交给农户,在田间发挥作用,让技术扎根土地,也是我对这份职业的热忱。”返聘在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的水稻种植技术专家霍中华就是退休“双高”人才之一。

过去,他是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干部,专注于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研究。自返聘以来,他投身到兴隆镇金花村的农业技术工作中,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尽全力帮助每一家种植户,并完成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科研成果应用于32万亩优质稻,实现优质杂交稻亩产量翻倍,创重庆水稻单产量新高,年直接增收效益5824万元。

退休不是终点,而是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在生命战场上冲锋。原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钟前进,退休后被返聘为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他牵头筹建胸心外科,指导胸心外科规范化管理,带领医务团队成功开展潼南区首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推动全超声引导下的介入封堵技术成功在潼南区人民医院落地。

龙象寺水库工程是重庆市级重点水利项目,总投资10.32亿元,返聘在新梁产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双高”人才邓春平作为项目部建设管理现场负责人,为该水利工程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项目建成后可解决梁平城区35万人和周边农村2万人的用水需求,增加灌溉面积6000亩。

像钟前进、霍中华、邓春平一样的“双高”人才还有很多,本次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特别发布了15个退休“双高”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他们中,有毅然下沉基层,服务患者,带来关键技术的医学专家;有服务农业,开展技术攻关,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技术“大拿”;有致力于非遗传承、创新,为文艺事业及传统技艺推广贡献力量的技能人才;有不忘初心使命,投身教育事业传承的高级教师等。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将紧紧围绕“六区一高地”建设,通过搭建工作平台、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保障服务,持续推动“双高”人才聘用工作争先进位、再上台阶,切实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版权所有: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重庆市荣昌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ICP备案:渝ICP备2021006398号-1 网站标识码:5002260001 渝公网安备:50022602000107号
提示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机器人形象
智能问答 政务服务 政策解读 政策问答 便民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