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建议》(第245号)收悉。经与区人力社保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科技局、区委组织部、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在留住人才、整合项目、发展乡村产业等方面的建议”,对荣昌区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一)城乡融合发展工作。2019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荣昌区委、区政府抓住机遇,在全国率先争取先行先试,2019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文件中,重庆西部片区整体纳入全国11个试验区,荣昌排在重庆西部片区第一位。近年来,荣昌聚焦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突出抓好农村“三变”改革,坚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做到以点带面,精准发力,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为加强对我区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成立了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荣昌区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前期调研和充分借鉴相关省市的典型经验的基础上,高质量编制荣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同时,还策划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产业先行区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共57个区级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项目。
启动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我区2020年启动了荣昌区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工作,针对城乡结合部违法建设、违规市场、市容环境、沿途景观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对我区城乡结合部五个主要城区出入口基础设施较薄弱地带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已基本完善五个路口基础设施,消除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增建3个停车场、1个洗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解决脏车进城等问题,实现城乡结合部管通、路平、桥安、灯亮,绿化全覆盖。2022年我委已启动城南片区、虹桥片区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将持续对老旧城区、城乡结合区域进行品质提升改造,改善城市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2022年是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年。2022年2月22日,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从扎实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重点攻坚国家畜牧科技城、百强国家高新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五大任务”,对全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其中: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部分中,明确继续扎实推进场镇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2年1月14日,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重庆市荣昌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围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以乡村振兴示范村、成渝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村为着力点,以庭院整治和宜居乡村创建为抓手,整合资源,集中投向,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将荣昌建设成山清水秀生态新城。
(三)产业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2022年统筹整合农村综合改革资金9356万元,其中厕所革命3900.18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400万元,农村危旧房改造700万元,清淤人居环境整治722.97万元,美丽乡村建设3000万元,农村道路、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气象灾害普查等项目632.85万元。
(四)人才振兴。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荣昌区乡村人才振兴十四条》(荣委办〔2018〕68号)、《荣昌区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办法(试行)》(荣委农办发〔2021〕11号)等文件,乡村人才可按文件规定享受乡村振兴人才各类优惠政策。为推动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侧改革,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活动平台,按照《重庆市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实施办法》渝人社发〔2020〕118号相关要求,区人力社保局深入调研,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积极报送专家服务团需求项目。2019年,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中药种植研究所长陈大霞领衔的六人团队对接我区观胜镇银河村中药材种植项目;2020年,西南大学副教授唐道彬领衔的四人团队对接我区河包镇核桃村水稻、红薯、辣椒品种推广项目;2021年,西南大学副教授曾兵领衔的九人团队对接我区远觉镇狮子桥村奶牛养殖项目,目前正开展牧草种植和青贮玉米种植技术指导和实施工作。
(五)提高村干部待遇及养老保险。我区历来重视村干部待遇问题,建立了动态增长机制。2022年6月,下发《关于调整2022年村(社区)干部待遇标准的通知》(荣财预〔2022〕12号),对村干部待遇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90元,综合治理专干、综合服务专干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952元。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一肩挑”干部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059元,专职副书记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321元。
同时,不断完善村干部的养老保险相关待遇,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2014年,下发《关于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有关意见的通知》(荣人社〔2014〕737号),明确从2014年1月1日起,凡是新任的村(农村社区、城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一律参加社会保险,离任后均不再享受离任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补助政策;对于新任的已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年限已满不愿续缴人员和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职期间县财政按每人每年900元标准给予补助。鼓励继任的在职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凡享受了财政补助的,不再享受离任补助;未享受财政补助的,正常离任后且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离任补助。2017年12月,下发《关于加强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荣委组发〔2017〕160号),明确村(社区)专职干部在职期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区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900元提高到2000元,补助计入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集体补助部分;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按当年全市以个人身份购买最低养老保险标准的50%予以补助,其中区财政补助提高至2000元、不足部分由镇街统筹解决。2020年12月,下发《关于做好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荣人社发〔2020〕229号),明确从2020年起,村(社区)专职干部在职期间自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区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
(六)科技助推乡村建设。2022年,荣昌区推荐科技特派员80余名,覆盖全区21个镇街。开展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开展关于花椒剪枝、肉牛粪污处理、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农户及贫困户赠送饲料、兽药等养殖物资、消毒工具、技术资料等。近年来,荣昌区紧紧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成功创建12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其中市级5个、区级7个,今年正在新建荣昌猪和河包粉条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提供了发挥一技之长的阵地,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持续落实到田间地头,对其他特色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科技专家大院将持续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为全区乡村振兴增添更多助力。目前重庆市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肉兔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和《晚熟柑橘产业链短板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正在实施,科技特派员专项项目通过结对帮扶等措施,培养更多老百姓拥有自己的家庭农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的示范点。今年已申报实施“柑橘优良砧木新品种‘蒲江香橙’成果转化”等5个农业科技项目。
(七)住房改善。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实施动态管理,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开展农房院落整治环境试点,提升农村院落的居住品质,并且为农村院落的打造提供了样板和示范。创建评选“美丽庭院”示范带动农房品质提升。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帮助铜鼓镇刘骥村和观胜镇银河村成功申报市级传统村落,向上争取市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资金帮助铜鼓镇刘骥村实施整治。打造万灵特色小城镇。万灵镇获评重庆市特色小城镇,并争取上级资金,实施万灵学府路风貌整治、万灵公园、万灵农贸市场片区整治、万灵沿河街区整治、万灵高笋河生态修复及柳乃夫故居片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使万灵镇场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场镇面貌大为改观,场镇品质得到提升。2022年万灵镇获评重庆市美丽宜居示范乡镇。
(八)做好土地文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相关的入市制度正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针对增大集体经济建设用地指标以及集体经济使用建设用地费用情况,将在之后的入市工作中予以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十四五”时期,荣昌将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当好重庆与成都相向发展的“桥头堡”,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西部样板区。
一是构建“一城多星”开发格局。坚持城市人口集聚、空间拓展与功能完善并重,以中心城区为发展主要支撑,强化6个街道、荣昌高新区、黄金坡新区城市建设,推进万灵、直升、荣隆同城化,建好吴家、仁义、盘龙、河包等卫星城镇。“十四五”末力争实现中心城区60平方公里、60万人口规模。
二是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有序推进老旧小区、老旧街区、商圈改造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加强社区建设。深化“大城三管”,深入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城区绿地。推动城区至吴家快速通道,至荣隆、双河、万灵市政干道建设。
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建设巴蜀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实施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三变”改革,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加大统筹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
四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聘”、乡村医生“镇管村用”。
五是增强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发挥好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大院作用,开展好相关技术指导培训,将技术服务辐射至全镇乃至全区。做好项目监管工作,鼓励项目团队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培养出更多的本地人才。
六是积极关注政策更新,审慎稳妥有序推进入市工作。进一步深化村规编制,实现利益分配最大化。全面摸清权属状况,为确权颁证锁定依据。有序规范审批流程,主动做好宣传解释。
此复函已经唐传中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领衔代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2年6月30日
(此答复函公开)
(联系人:李瑞瑞,联系电话:85265022)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部门街镇网站
其他网站